干禄谋何拙,求人计又疏。
祝鮀焉用佞,宁武岂真愚。
自乏千箱积,谁令万卷馀。
艾肥兰蕙瘦,饥馑竟何如。

【解析】

本题是鉴赏诗歌,首先要对全诗内容、手法、思想感情等分析判断。此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积累相关字词,掌握答题方法。

“干禄谋何拙”,意为谋求功名,谋划仕途,为何如此笨拙?“求人计又疏”,意为请求他人推荐,又显得多么不合时宜,不恰当啊?“祝鮀焉用佞”,意为祭祀鱼神,何必要耍花招呢?“宁武岂真愚”,意为宁武将军哪里是真的愚蠢啊?“自乏千箱积”,意为自己没有千箱的积蓄;“谁令万卷余”,“谁”即是谁,指谁让万卷有余。“艾肥兰蕙瘦”,意为艾蒿茂盛了,兰花、蕙草却消瘦了;“饥馑竟何如”,意为饥荒究竟怎样了?

此诗首联写诗人求官之难,颔联写诗人被荐之难,颈联写诗人被贬之难,尾联写诗人遭灾之难。全诗语言简练,意蕴深沉,表达了诗人忧国爱民之情和对朝廷用人不当的愤慨。

【答案】

偶书(即《咏怀》)

①干禄谋何拙,求人计又疏。②祝鮀焉用佞,宁武岂真愚。③自乏千箱积,谁令万卷余。④艾

肥兰蕙瘦,饥馑竟何如。

译文:

我追求名利,策划仕途,为什么做得这么笨拙?请求他人举荐,显得多么不合时宜,不恰当啊!祭祀鱼神,何必

要耍花招呢?宁武将军哪里是真的愚蠢啊?自己没有千箱的积蓄;谁让万卷有余呢?艾蒿茂盛了,兰花、蕙草却瘦

了;饥荒到底会怎样呢?

赏析:

这首诗写于乾封二年(公元667年)春天,当时诗人因得罪权臣而被贬为岳州司马,在途经岳州郡治所在地潭州城

时所作。

诗一开头便直抒胸臆:“干禄谋何拙,求人计又疏。”诗人直言不讳地批评朝廷重用奸佞、轻视贤能。他指责朝廷

重用像张昌宗、李长倩这样的宦官,而排斥像狄仁杰那样的名臣。诗人的这一议论,虽然出于对朝政的不满,但并不

是空发议论。他所说的“干禄谋”,是指求取功名利禄。所谓“谋”,是指策划。“求人计”,是指求人推荐。这两句话

的意思是说,朝廷重用奸佞小人,而排斥名臣,这是由于朝廷官员的任用上出了问题。

诗人进一步指出:“祝鮀焉用佞”。意思是说,祭祀鱼神时,为什么还要耍花招呢?这里的“祝鮀”,是指以鱼为

祭品向神祈祷。诗人在这里借祭祀鱼神的典故,来讽刺朝廷对奸佞小人一味姑息纵容,而不肯罢黜他们。“宁武岂真愚

”,则是说宁武将军并非愚蠢之人。诗人在这里用宁武将军来比喻那些忠贞不渝、刚正不阿的正直官员,与前面提到的奸

佞小人形成鲜明的对照。诗人认为宁武将军并非愚蠢之人,只是朝廷用人不当,以致将正直的大臣斥退,把奸佞的小人选进

朝廷。

诗人在以上两句诗中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朝廷重用奸佞,排斥名臣呢?诗人的回答是:朝廷用人不公。“自乏千

箱积”,意思是说自己没有千箱的积蓄。“谁令万卷余”是说谁让万卷有余。诗人在这里以自己的贫乏来说明朝廷的贪腐,反

映出朝廷官吏的奢侈腐败,从而更加深刻地揭示了朝廷用人不公的现象。

最后两句:“艾肥兰蕙瘦,饥馑竟何如?”诗人从对比的角度进一步揭露了朝廷的腐败现象。“艾”指艾蒿,这里借指

朝廷中的正直官员;“肥”指富贵之人。“兰蕙”,这里借指朝廷中的文人墨客。诗句意思是说,艾蒿生长得茂盛,但兰蕙却

生长得瘦弱不堪;朝廷中富贵之人很多,文人墨客却寥寥无几。这就有力地揭露了朝廷官场上的腐败现象:朝廷中富贵之人多

,正直的官员少;文人墨客少,谄谀逢迎的人多。诗人通过这一对比,进一步揭露了朝廷的黑暗。

本诗通过对朝廷重用奸佞、排斥名臣的现象作了深刻的揭示。全诗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来表达诗人的思想情

言简意赅,意蕴深沉,表达了诗人忧国爱民之情和对朝廷用人不当的愤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