络纬井干空复啼,萧然脱叶望秋衰。
最怜庭下婆娑桧,郁郁已含梁栋姿。
《病中即事七首》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一组七言绝句,创作于公元834年。此组诗描写了秋夜的萧瑟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无常的感慨,以及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之情。
络纬(zhuāng wěi)——蟋蟀。一种昆虫,以鸣声为特征。井干——井阑,古代建筑中的横梁。这里指井阑上的纵横交错。复啼——又鸣叫。萧然——萧条凄凉的样子。脱叶——落叶纷纷。望秋衰——眺望秋天的景色感到凄凉。庭下——庭院里。婆娑(pó suō)——形容树木枝叶扶疏、随风摇摆的姿态。郁郁——茂盛的样子。梁栋姿——比喻桧树高大挺拔的姿态。
注释:
- 这首诗描绘了秋夜的景象,蟋蟀在井阑上又鸣叫,树叶纷纷落下,诗人看到这一切,不禁感到人生的短暂和生命的无常。
- “最怜庭下婆娑桧”一句,诗人特别偏爱庭院里的那棵婆娑(形容树木枝叶扶疏、随风摇摆的姿态)桧树,因为它虽然已经长出了新的绿叶,却依然保持着高大挺拔的姿态。这里的“怜”字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视和留恋之情。
赏析:
李商隐的诗歌常常以简洁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情感和哲理。他的诗歌善于捕捉自然景物中蕴含的意境和韵味,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情的抒发,传达出对生命和自然的感悟。《病中即事七首》就是其中的代表作之一。
这首诗通过对秋夜萧瑟景象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无常的感慨。他观察到蟋蟀又在井阑上鸣叫,落叶纷纷落下,这些自然现象都暗示着生命的流逝和岁月的变迁。而诗人对于庭下的婆娑桧树更是情有独钟,不仅因为它的美丽和坚韧,更因为它能够承受岁月的洗礼,展现出顽强的生命力量。
诗人用“最怜”一词表达了他对这棵桧树的喜爱和珍视,同时也反映了他对美好事物的独特眼光和深刻理解。他的诗歌往往通过细腻的观察和深情的抒发,传达出对生命和自然的感悟。而这首小诗正是这样一首充满哲理和感情色彩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