纷纷眼界秃居士,却著云山坏衲衣。
箴孔线蹊无量义,谁能于此顿知归。
注释:
纷纷的眼界中,那些秃顶的僧人像一丛丛秃草一样,却穿着云山一样的破衲衣。
箴孔线蹊无量义,谁能在此顿知归。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释慧空所作的《失题 其一四》。在这首诗中,作者通过描绘僧人的形象和内心世界,表达了对佛法真谛的追求和理解。
首句“纷纷眼界秃居士”,诗人以生动的比喻,描绘了眼前一群秃顶僧人的形象。他们的目光如秃草般纷乱,而他们的袈裟却像是被云山侵蚀得破破烂烂。这里,诗人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将僧人的外貌与云山相提并论,形象地描绘了他们身上的污垢和内心的迷茫。
颔联“箴孔线蹊无量义,谁能于此顿知归”,诗人进一步展开对僧人的内心世界的探讨。他指出,僧人们虽然口口声声宣扬着佛教的教义,但实际上却无法真正掌握其中的精髓。因为禅宗讲究直指本心,强调顿悟,但僧人们往往只是停留在口头上,缺乏真正的理解和实践。
诗人发出疑问:“谁能在此顿知归?”他希望人们能够真正领悟佛法的真谛,回归本源,不再迷失在表面的言辞和形式之中。
整首诗通过对僧人形象的描绘和内心世界的探讨,展现了诗人对佛法真谛的追求和思考。他鼓励人们要深入思考佛法的本质,才能真正领悟其中的道理。同时,诗人也提醒人们在修行过程中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正确的方向,避免陷入形式主义和表面化的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