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屑琵琶刺绣裙,弦弦软语怨昭君。
仍年病著屏杯盎,酒兴多于出岫云。

【注释】

金屑琵琶:即金镶玉琵琶。绣:刺绣。昭君:指王昭君,为出塞和亲的汉代宫女。“病著”:病卧着。“屏杯盎”:形容病卧时饮酒。“出岫云”:指山峰云雾缭绕,形容酒兴正浓。

赏析:

《自和六绝句》是杜甫在成都草堂定居后所作组诗中的第二首。这首诗是诗人自作七律六首中的第二首。此作是杜甫晚年的作品,表现了作者晚年的思想、生活和创作态度。全诗写诗人晚年闲适的生活和心情,抒发了对国事的忧思。

前两句写景。首句写女子之貌。“金钗”,指妇女的发饰。“玉笛”,指乐器。“琵琶”是弹拨乐器,用“金钗”镶嵌,显得贵重。次句写女子之态。她身穿着刺绣裙,正在弹奏琵琶,发出软语,好像在诉说自己的哀怨。这两句以“琵琶”为线索,将女子之美貌和哀怨之情交织起来。

第三句写情。上句写其貌,下句写其声。“仍年病著”四字,既写出了她因病长期卧床的状况,又表达了她对丈夫的思念之情。“著”同“着”,有“浸渍”、“浸透”之意。杜甫在诗中常用“著”来表达某种感情或状态对人的影响。

第四句写意。上句写其貌,下句写其志。“出岫云”三字,既是比喻,又是夸张。它既形容了酒兴之高,也比喻了诗人自己如山峰上的白云那样自在飘逸、超然物外。“多于出岫云”,既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生活状态的满意和自豪,也反映了他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失望。

末两句写意。上句写志,下句写情。“病著屏杯盎”四字,既是对上句的具体化,又为下句作了铺垫。诗人通过这一细节描写,表现了自己虽已病卧,但心情仍然愉快,对生活充满热情的态度。同时,这也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深深忧虑和无奈。“酒兴多于出岫云”一句,既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热情和积极态度,又反映了他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忧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