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炉欢坐腊灯长,豫借春风发艳妆。
流水落花无限好,却应双鬓恨刘郎。
《赠吕焕》是宋代诗人李之仪的作品,下面分步对这首诗进行详细的赏析:
诗词原文:
红炉欢坐腊灯长,豫借春风发艳妆。
流水落花无限好,却应双鬓恨刘郎。关键词解释:
- 红炉欢坐腊灯长:形容节日或庆典时的热闹景象,象征着喜庆和欢乐的氛围。
- 豫借春风发艳妆:比喻人们利用春天的美好时光,来打扮自己,增添风采。
- 流水落花无限好:比喻美好的事物如同流水般悄然逝去,表达了作者对美好时光易逝的感慨。
- 却应双鬓恨刘郎:指因为岁月的流逝,头发渐渐变白,而心中仍然怀念着曾经的爱人。
- 译文注释:
- 译文:在温暖的火炉旁愉快地坐着,享受腊月的长夜,趁着春风的来临焕发出美丽的妆容。然而,这无尽的美景背后,却是双鬓因岁月而逐渐变白的遗憾和对过去的追忆。
- 注释:腊月通常指农历腊月,此时天气寒冷,常用以形容节日或庆典的热烈氛围。春风则象征着新生和希望。“发艳妆”指的是化装或打扮自己的容颜,以期展现出最美的状态。“流水落花”用来形容时间的流逝,美好事物迅速消逝的景象。“无限好”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和留恋。“却应双鬓”中的“却”表示转折或对照,“应”则是应该、应对之意,“双鬓”指的是人的两鬓,也就是年老时出现的白发部分,常被用来象征岁月的痕迹或青春的逝去。
- 作品赏析:
- 意境之美:《赠吕焕》通过对节日气氛的描述和对时间流转的感慨,展现了一种超越现实的美好想象,使读者能感受到一种温馨而略带忧伤的美。
- 语言之妙:诗句运用了典型的古典汉语修辞手法,如对仗(如“红炉欢坐”,“流水落花”)和隐喻(如“却应双鬓恨刘郎”)。这些技巧增强了文本的艺术效果,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和感人。
- 情感之深:整首诗渗透着深深的怀旧情感和对逝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体现了诗人对过去美好记忆的珍惜以及对现实的无奈感受。
- 创作背景:
- 李之仪生活在北宋时期,这是一个文化繁荣的时代,文人墨客之间的交流频繁,诗歌作为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时的社会文化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这首诗的创作可能也受到了当时文人聚会、宴饮等社交活动的影响,通过诗歌来表达个人的情感和审美追求。
《赠吕焕》不仅展现了李之仪深邃的情感世界和高超的诗歌艺术,还反映了北宋时期文人的生活方式和社会风貌。通过这首诗,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宋代的文化特色和诗歌创作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