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日登西原,劲风飘我衣。
萧萧班马鸣,野旷行人稀。
抚辔无与语,目送新鸿飞。
俗尘叹久艰,故山多蕨薇。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对这首诗逐句释义”,然后把握全诗内容,理解诗人的情感,最后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表现手法等。

(1)

《晚出西郊》,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首联描写了一幅日暮天晚时登高望远的画面。颔联描写了马嘶人稀的荒凉景象,颈联描写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尾联抒发了诗人归隐的心愿。

(2)

译文:日暮时分我登上了西边的原野,阵阵狂风把衣角吹得猎猎作响。稀疏的行人们骑着马儿在原野间往来。我抚着缰绳却不知说什么好,只见大雁排成“一”字形飞过天际。世俗尘世让我感到艰难,所以家乡多生长蕨薇之类的野生植物。

注释:①西郊:指长安城西郊。②萧萧:形容风声。③班马鸣:形容马嘶声,班,通“骈”,并排而鸣。④野旷行人稀:形容原野空旷,行走的人稀少。⑤抚辔:握着马缰绳。⑥新鸿:指大雁。⑦艰:艰难,困苦。⑧故山:指家乡山岭,也指作者的旧居。⑨蕨薇:蕨菜和薇菜,一种野生植物。⑩长啸:大声地呼喊,表示不平和感慨之意。

赏析:

首联“晚日登西原”,点明时间是傍晚,地点是西郊,写出了诗人登高望远之所见。“晚日登西原”,写诗人登山之时,正值日落西山,红霞映照,余晖洒满大地,一片绚丽多彩的景象,为下文的写景作了一个烘托。

颔联“劲风飘我衣。”紧承上联,描绘了诗人登高时所遇之天气,即劲风袭来,使诗人衣服猎猎作响。这一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劲风比作一个调皮捣蛋的孩子,用劲风吹动自己的衣服来戏弄自己,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风势之大,同时也表现了诗人此时内心的孤独和苦闷。

颈联“萧萧班马鸣,野旷行人稀。”进一步渲染了诗人的孤寂之情。这里以马群嘶鸣来反衬人烟稀少。“萧萧”二字用得极为传神,既写出了秋风萧瑟的声音,又写出了秋草凋零的气息,更表现出了诗人内心的凄凉之感。

尾联“抚辔无与语,目送新鸿飞。”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无奈和惆怅之情。“无与语”的意思是无法与人交谈;“新鸿”是指刚刚飞过的雁群。这两句意思是说:握着缰绳不知道说什么好,只能眼睁睁看着一群大雁排成“一”字形飞过天际,心中充满了惆怅之情。

全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出了一幅宁静而又略带凄凉的山水画卷,通过景物描写和内心独白相结合的方式,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以及对于故乡的思念之情,情感真挚动人,富有感染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