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陵大火流,南融已颓征。
凉风拂庭树,槭槭起秋声。
遥夜抱膝坐,耿耿河汉明。
岂无尊中酒,非君谁与倾。

【注释】

次韵君俞三诗时在山下 其一:这是第三首诗,作于山上。西陵大火流,南融已颓征:西陵山大火燃烧得很厉害,南面融水已经枯竭。

凉风拂庭树,槭槭起秋声:清凉的风从庭院中吹来,树叶发出飒飒的声音。

遥夜抱膝坐,耿耿河汉明:深夜里抱着膝盖坐着,抬头看见银河明亮。

岂无尊中酒,非君谁与倾:难道没有酒杯中的美酒,没有你我怎么能对饮呢?

【解析】

这首诗是诗人王禹偁在任处州知州期间所作,其诗多反映现实,抒发忧愤之情。此诗以西陵山大火为题,写自己面对火灾而感到的忧愁和孤独。

【赏析】

《西陵大火流,南融已颓征》是一首咏叹西陵山大火的诗。作者在山上时看到西陵山大火燃烧得很厉害,南面融水已经枯竭,心中十分忧愁。

“西陵大火流,南融已颓征。”开篇即点明西陵山大火,紧接着用“大火流”来形容其势凶猛,“南融已颓征”表明火势之烈,已经危及到融水。这一句看似只是客观描述,但结合后文来看,其实暗含着作者对于这场灾难带来的影响的担忧。

第二句“凉风拂庭树,槭槭起秋声。”接着描写了西陵山大火之后的景象,虽然火势已经过去,但是余热未散,凉风习习,树叶簌簌作响,似乎还带有秋天的气息。

第三句“遥夜抱膝坐,耿耿河汉明。”诗人夜深人静之时,独自坐在院中,仰望星空,银河高悬于天穹之上,闪烁着明亮的光辉,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

第四句“岂无尊中酒,非君谁与倾?”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寂寞。既然身边有美酒,又有朋友相伴,为何要独自一人面对这样的困境呢?这实际上是诗人对友情和陪伴的珍视。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抒情手法的运用,表达了诗人在面对自然灾害时的无奈、忧伤和孤独。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灾害的关注和应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