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过横烟杳霭中,低低茆舍绕蒿蓬。
应门见客僧如鹿,席地围炉火自红。
隙壁射床千里月,破窗吟纸一川风。
仆夫密劝休安枕,闻道穿窬是主翁。

【注释】

横烟:浓密的云雾。茅屋:草盖的屋子。低低:低矮的样子。茆舍:茅屋。如鹿:像鹿一样。席地围炉:在地上围着火炉坐着。隙壁:墙缝。千里月:指月亮映入窗隙,如同千里之遥。吟纸:指风声。穿窬(qú):偷窃。

【赏析】

这首七绝描写了大贾村的夜景。首句“宿大贾村僧寮”是点明题目,交待了诗中主人公宿在贾村僧寮。第二句写宿处环境,第三、四句写僧寮夜景,五、六句写僧人活动,最后两句用典,以警醒宿者。全诗写景状物,动静分明,情景交融,有声有色,富有情韵。

这首诗描写的是诗人夜宿贾村时所见的景色。开头一句“宿大贾村僧寮”,点明了题目。这僧寮就在贾村,而贾村是个富庶之地,所以诗一开头就写了“横烟杳霭”,这是对僧寮周围环境的描写,也是对贾村夜晚景色的描写。第二句“低低茆舍绕蒿蓬”,写的是僧寮周围的自然环境。这里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把茅舍比作低低的草丛,把蒿子比作丛丛的小树。这样写不仅写出了夜色朦胧中的自然景物的静谧和幽美,而且使人感到一种清雅恬淡的气氛。接着写到了“应门见客僧如鹿”,这是对僧寮主人的描写。因为贾村是富庶之地,所以住在这里的人都是一些和尚或尼姑,他们过着清苦的生活。这里用了拟人的手法,把“僧”写成了“如鹿”,突出了他们的清苦生活,同时也表现了他们对世俗生活的超脱。接下来写到“席地围炉火自红”,这是对贾村夜晚生活氛围的描写。这里的“席地围炉”是指僧人围坐在炉火旁取暖。“火自红”既形容炉火的温暖,也暗指了僧人们内心的火热,表现出他们在艰苦的生活条件下依然保持着一颗纯洁的心。接下来是写僧人的活动。“隙壁射床千里月,破窗吟纸一川风”,意思是说,僧房的墙壁透出月光,窗户的纸片被风吹得沙沙作响。这里的“千里月”和“一川风”都是用夸张的手法来写声音的,但这种夸张却更增添了夜晚的宁静和祥和。最后两句写僧人活动的结果,“仆夫密劝休安枕,闻道穿窬是主翁。”意思是说,仆人不断地劝说主人不要睡觉,因为他们听说这个主翁就是那个偷东西的人。这两句诗虽然只是写僧人的行为,但却与前面写僧人的活动相呼应,进一步衬托出僧人们的清高和洁身自好的品质。

整首诗通过写贾村夜晚的情景,表现了僧人们清苦的生活和内心的情感。同时,诗中也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使诗歌更加生动有趣。例如,“宿大贾村僧寮”一句中用了“宿”字,既交代了诗人的行踪,又为后文作了铺垫;“横烟杳霭”一句则用“横烟”和“杳霭”来形容夜空的幽深和寂静;“低低茆舍绕蒿蓬”一句则用“低低”、“茆舍”、“蒿蓬”等词语描绘出了一幅宁静而优美的画面。这些修辞手法的应用,使得这首诗更加生动有趣,也更能打动读者的心灵。

这首诗还采用了对比的手法。在描写僧人的活动时,作者没有直接描写他们的言行举止,而是通过对贾村夜晚景色的描述来暗示他们的内心世界。这种对比的手法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而且也使得诗歌的主题更加鲜明突出。

这首诗通过对贾村夜晚景色的描绘,展现了僧人们的生活状态和内心情感。同时,诗歌中还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和对比的手法,使得诗歌更加生动有趣和富有感染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