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除延月魄,空庭零露滋。
西风猎黄叶,萧萧辞故枝。
前日秀春阳,讵知雕落时。
反侧孤衾裯,早寒先自知。
稿砧山上山,刀头杳无期。
无乃逐新欢,巧画双蛾眉。
妾心南山石,生死竟不移。

杂兴 其三

四除延月魄,空庭零露滋。西风猎黄叶,萧萧辞故枝。

前日秀春阳,讵知雕落时。反侧孤衾裯,早寒先自知。

稿砧山上山,刀头杳无期。无乃逐新欢,巧画双蛾眉。

妾心南山石,生死竟不移。

注释与赏析:

四除延月魄,空庭零露滋。

  • 注释: “四”指的是农历四月,此时天气渐热,月亮明亮且光芒持久。“延月魄”形容月光的温暖和持续。“零露滋”意指庭院中空气中的水汽在夜晚凝结成露水,湿润了庭院。
  • 赏析: 这句诗描写了一个宁静的夏夜,月光如水洒满庭院,露珠在草叶上晶莹闪烁。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受到了夏天的清新与宁静。

西风猎黄叶,萧萧辞故枝。

  • 注释: “西风”指的是秋季的凉爽风,它带来了树叶由绿转黄的自然变化。“猎黄叶”形容秋风扫过,黄树叶随风飘散的样子。“萧萧”是形容风声或叶子落下的声音。“辞故枝”表示树木因秋风吹动而逐渐脱落旧枝。
  • 赏析: 通过描绘秋天景象的变化,诗人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自然界循环更迭的自然规律。

前日秀春阳,讵知雕落时。

  • 注释: “前日”指的是过去的日子,“秀春阳”形容春天里阳光灿烂、万物复苏的美好景象。“讵知雕落时”中的“雕”指鸟雀,比喻人或事如同被雕琢装饰的鸟儿,一旦失去依赖便无法生存。
  • 赏析: 这里诗人用“雕落”暗喻那些曾经辉煌一时但最终消逝的人或事,表达了对无常和变迁的感慨。

反侧孤衾裯,早寒先自知。

  • 注释: “反侧”意为辗转不安,难以入睡。“孤衾裯”指的是一个人孤独地睡在一个没有被子覆盖的床或者枕头上。“自知”表示独自感受或意识到。
  • 赏析: 这是诗人在夜深人静时所感受到的内心孤独和冷清,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凄凉和孤独感。

稿砧山上山,刀头杳无期。

  • 注释: “稿砧”指的是用来磨制工具的砧石,这里用作比喻,形象地描述了诗人的处境或任务的艰辛。“山上山”意味着困难重重,反复攀登。“刀头”指的是锋利的刀刃,比喻困境或挑战。“杳无期”表示遥遥无期,未来不可预测。
  • 赏析: 这句诗描绘了诗人面对艰难处境时的无助和困惑。表达了诗人对于未来不确定性的恐惧和焦虑。

无乃逐新欢,巧画双蛾眉。

  • 注释: “无乃”是一种推测的语气,相当于“难道”。“逐新欢”指的是追求新鲜事物或感情。“巧画双蛾眉”形容女子精心修饰自己的眉毛,使其更加美丽动人。
  • 赏析: 诗人通过对比新旧感情的态度和行为,反映了对现实情感的不满和对理想爱情的追求。

妾心南山石,生死竟不移。

  • 注释: “妾心”指的是诗人的心意或情感。“南山”指的是位于中国南方的山脉,常用来象征坚定或永恒。“石”在这里象征着坚定不移的意志或感情。“生死竟不移”表示无论生死如何,诗人的心志或情感都不会改变。
  • 赏析: 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坚守原则和信念的坚定性,即使在面临生死威胁的情况下也绝不动摇。体现了诗人高尚的品德和坚强的精神。

译文:

在初夏的一个晚上,庭院中弥漫着凉意,月光如水洒满整个空间,露珠在草丛中闪烁着晶莹的光芒。秋风扫过,黄叶随风飘散,仿佛在告别它们的旧枝。我想起了春天时那阳光明媚的景象,没想到如今却要告别这段美好的时光。我在床上辗转反侧,早早地感到了寒冷,这让我不禁感叹岁月的无情。

在山上砍柴,我被斧头的锋利所伤,伤口虽然暂时愈合了,但心中的痛苦却无法消除。我不禁思考,是不是应该追求新欢,以此来忘记痛苦呢?但是,我心中的感情如同雕刻精细的双眉一样,不会因为外界的变化而轻易改变。无论生死,我的心都不会改变。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从对初夏夜晚的描述,到对春秋季节更迭的感慨;从对床上辗转难眠的无奈,到对砍柴受伤后心灵的反思;诗人的情感随着景色的变化而起伏跌宕,展现出一种深刻的人生感悟。这首诗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的美,更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生命和情感的深刻理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