燔肉苟不至,何暇税冕行。
一日废礼经,不如无此生。
相鼠知拱手,寒暑不变更。
威仪特文具,衽席为乱萌。
蔑知圣人意,但以口舌争。
如彼为肉者,死即五鼎烹。

【注释】

燔(fán)肉:烤肉。苟:如果。税冕行:穿礼服戴礼帽步行。

一日废礼经:一天废除礼仪经典。

相鼠:比喻卑劣的人或事物。

衽席:衣襟和坐席。乱萌:动乱的苗头,比喻小的不良行为。

蔑(miè):轻视。

【赏析】

这首诗写于元和四年(809),诗人在江陵作《杂兴》时,有感而作。

首句“燔肉苟不至”,意思是说:“如果我能如愿以偿,吃上烤肉,那就好了。”但诗人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事,因为朝廷不会允许他回朝任职;次句“何暇税冕行”,意思是说:“即使我能回来,又哪有闲功夫去穿戴礼服、佩戴玉佩,到朝廷中去行走呢?”诗人用“燔肉”和“税冕”两个词,形象地表现自己对朝廷的思念之情。“一日废礼经”一句,表明自己无法回朝的无奈。“不如无此生”,“此生”,指仕途生活;意思是说:“与其这样,还不如不要这样的一生。”这里表达了诗人对朝廷的失望和不满,也表现了他对现实的愤懑不平。

三、四句,用“相鼠知拱手”这个典故来讽刺那些只知拱手奉承、阿谀拍马的无耻小人。“寒暑不变更”,是说他们无论春夏秋冬,总是那样卑躬屈膝的样子,没有丝毫变化。“威仪特文具”,是说他们的所谓“威仪”,不过是形式而已。“衽席为乱萌”,是说他们的所谓“礼仪”,不过是祸害的开端。诗人用“相鼠知拱手,寒暑不变更”两句,揭露了这些无耻之徒的丑恶本质。

五六句写那些无耻之徒的言行举止。“蔑知圣人意”,意思是说他们根本不懂圣人的意思和用心。“但以口舌争”,意思是说他们只会用嘴巴争辩。诗人用这两个句子,揭露了无耻之徒的行为和思想,进一步强调了他们是多么可恶和可厌。

最后两句“如彼为肉者,死即五鼎烹”,意思是说:像你们这样的人,一旦死了,就会被烹煮在鼎里!这是诗人对无耻之徒的强烈谴责和警告。这里的“五鼎烹”,既指烹煮之刑,也暗指杀身之祸;是说无耻之徒一旦犯了罪被杀死,就会受到极其残酷的惩罚。

全诗通过诗人对无耻之徒的讽刺和谴责,表达了他对现实社会的愤怒和不满。诗人用辛辣的语言和生动的比喻,把无耻之徒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使读者能够深刻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感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