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娑终日步莲塘,云点空青月到廊。
病渴长卿初赋就,伏神东壁漏声长。

【注释】

婆娑:徘徊,来回。云点空青:指天上的白云像被墨色染过一般。月到廊:指天上的月亮映在廊上。病渴:口渴。伏神:伏羲氏。东壁:《庄子》中说:“昔者圣人伏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视环球之内,六合之间,明堂九野,材物之所生,始制文字,与天地相敝。”这里指以文字为伏羲氏之书,即文字的创造和传播。漏声长:指古代计时器漏水声长短不一,这里借指时间流逝。

【赏析】此诗是次韵补之的《药名十绝》之二。诗人用拟人化的手法,将云、月、莲塘、廊、空青、长卿、伏羲、文、时等景物赋予人格化的特征,并加以描绘,形象地表达了对友人生活境况的关心。

全篇写景抒情,情景交融,意境优美。首句“婆娑”二字,形容诗人终日漫步莲塘,姿态优美。“云点空青”,既写出天空中白云的飘忽不定,又暗示了诗人心境的高远;“月到廊”三字,描写了明月皎洁明亮,洒落在廊上的美景,给人以宁静的感觉。

第二句“病渴长卿初赋就”,诗人用长卿(司马相如)来比喻自己。司马相如是西汉著名的辞赋家的姓名,因曾长期患病而作赋而得名。此处诗人说自己因病而长时间卧床,但仍然坚持创作,这既是对自己身体虚弱的自谦之词,也是对友人才华横溢的一种赞赏。

第三句“伏神东壁漏声长”,诗人用“伏羲氏”来比喻自己。伏羲氏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帝王,他发明了文字,使人们有了交流思想的工具。这里的“伏神”就是指伏羲氏的文字,即文字的传播和发展。诗句中的“漏声长”指的是古代计时器漏壶的滴水声,这里用来象征时间的流逝。这一句既是诗人对自己的一种鞭策和鼓励,也是对友人坚持不懈、勤奋努力的一种赞美。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对人物特征的刻画,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生活境况的关心和祝福。同时,诗歌中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如拟人化、比喻等,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