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几北窗静,柏烟生鼎迟。
雨焦寒入座,风竹暗侵篱。
贝叶谈无相,桃花现不疑。
叩床呼稚子,怜到暮钟时。
诗句释义
1 隐几北窗静:在北窗下,静静地坐着。
- 柏烟生鼎迟:柏树的气味升腾在炉中,升起的烟雾缓慢。
- 雨焦寒入座:雨打在身上感到寒冷,坐到座位上。
- 风竹暗侵篱:风吹动竹子,竹影遮住了篱笆。
- 贝叶谈无相:讨论佛经《般若心经》,但并不执着于文字。
- 桃花现不疑:看着眼前的桃花,心中没有疑惑。
- 叩床呼稚子:敲着床叫小孩来,可能意味着呼唤家人共聚。
- 怜到暮钟时:怜悯到了傍晚的钟声。
译文
在北窗下,我静静地坐在椅子上,柏木的香味慢慢地从火盆中冒出。
雨点打在我的身上,我感到寒冷,坐在这个座位上。
风轻轻吹过竹林,竹影遮住了我的篱笆。
我们谈论佛经《般若心经》,但不执着于其中的文字。
看着眼前的桃花,我心中没有疑惑。
我敲打我的床,并呼唤我的孩子,可能是在召唤家人一起度过时光。
我怜悯到傍晚的钟声。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天的傍晚,作者在家中静坐,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一个宁静而又充满哲思的场景。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象和内心情感的描写,表达了一种超越物质世界的精神境界。
首句“隐几北窗静”便营造了一种安静的环境氛围,使人感受到一种远离尘嚣的闲适。随后的诗句进一步通过“柏烟生鼎迟”,“雨焦寒入座”,“风竹暗侵篱”,描绘出了一幅秋日黄昏时分,自然景色与个人心境相融合的画面。
诗中的“贝叶谈无相”,“桃花现不疑”等句子,体现了诗人对佛学思想的理解与体悟。通过这些描述,读者可以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平静与超然,以及对生命本质的深刻思考。
最后两句“叩床呼稚子,怜到暮钟时”则将这种超然的境界推向了高潮,不仅反映了诗人对家庭亲情的重视,也表现了他追求精神自由与内在平和的生活态度。整首诗既描绘了美丽的自然景色,又抒发了诗人对人生与自然的深层次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