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张李国长城,翻向天涯问大钧。
争似圣朝公道在,庙堂端要读书人。
注释:当年张李国(唐安郡)有长城,如今却翻向天涯去探求大道理。争似圣朝公道在,庙堂中端要读书人。
赏析:诗的首句“当年张李国(唐安郡)有长城”,指代的是唐朝的张守珪和李晟。张守珪是唐朝的名将,他曾经平定了安史之乱,收复过长安。而李晟则是唐朝的一位忠臣,他在平定朱温叛乱的过程中立下了赫赫战功。这两位英雄都是唐朝的骄傲,他们的事迹一直被人们传颂至今。
第二句“翻向天涯问大钧”则是指他们曾经为国家的安危奔波劳累,如今却已经年老体衰,只能在天涯之间寻求答案。这里的“大钧”指的是国家的命运和国家大事。
第三句“争似圣朝公道在,庙堂端要读书人”则是在说,相比之下,现在的朝廷还有公正之心,需要的是那些有学识的读书人。这里的“圣朝”指的是现在的宋朝,宋朝的皇帝们都非常注重读书人的作用,认为他们是国家的栋梁之才。
整首诗通过对两位古代英雄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现在朝廷公正之心的赞美之情,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于读书人的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