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手须搴龙衮衣,有头须叩九阶墀。
有口须读离骚词,有腹须饱商山芝。
有身不愿挂绿皮,笑问此身到何之。
石室山之颠,重湖水之湄,陶公云乐夫天命复奚疑。

【注释】

  1. 龙衮衣:指皇帝的服饰。
  2. 九阶墀(chí):宫殿台阶上铺着石板。墀,台阶。
  3. 离骚词:屈原作的《离骚》。
  4. 商山芝:商山的灵芝。
  5. 绿皮:指官服上的绿色边饰。
  6. 天命复奚疑:天命是不变的,没有什么可怀疑的。
    【译文】
    有手的人就要去拔皇帝的龙衮衣,有头的人就要去叩拜九阶的台阶。
    有口的人就要去读屈原的《离骚》,有腹的人就要去饱尝商山的灵芝。
    有身的人不愿意挂绿皮的官服,笑问他这身到什么地方?
    在石室山顶,重湖之滨,陶公说乐天知命,还有什么可怀疑的呢?
    【赏析】
    这首诗以问答形式展开,通过问答的形式表达诗人对人生的看法。诗人在回答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提问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陶令何独然。”他认为,陶渊明之所以能摆脱官场的束缚而归隐田园,是因为他有高尚的品德,他能够顺应自然,追求精神上的自由,所以他才没有疑虑地回归大自然。
    陶渊明归隐田园,是他一生的追求,也是他的人生理想,他曾经多次向人们表示过这种愿望。这首诗就是他在归隐之初所写。诗中“手”、“头”、“口”、“腹”等字词,形象生动地描绘出了陶渊明归隐后的生活状态。
    诗的开头四句,诗人运用设问的形式,从不同角度对陶渊明提出的问题作出了回答。“手须搴”,意思是说,有手的人就要去拔皇帝的龙衮衣。“有头须叩”,意思是说,有头的人就要去叩拜九阶的台阶。“有口须读”,意思是说,有口的人就要去读屈原的《离骚》;“有腹须饱”,意思是说,有腹的人就要去饱尝商山的灵芝。诗人运用设问的形式,表达了自己对于仕途的看法和态度,即认为仕途是一种负担,而归隐才是真正快乐的生活。
    最后两句,诗人运用设问的形式,对陶渊明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的回答。“有身不愿挂绿皮”,意思是说,有身的人不愿意挂绿皮的官服;“笑问此身到何之”,意思是说,笑问他这身到哪里去呢?诗人通过设问,表达了自己对于人生的看法和态度,即认为人生应该追求精神的自由,而不应该被物质所束缚。
    这首诗以问答的形式展开,通过对陶渊明的生活状态和人生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的独特看法和态度。诗人认为人生应该追求精神上的自由,而不应该被物质所束缚。这种人生观既具有时代特色,又具有个人特色,值得后人学习和借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