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鱼秘怪,各有佛性。
散花投经,出没游泳。
具大悲心,平等施之。
往因妙力,人天之资。
诗句释义与赏析:
龙眠居士画十六大阿罗汉赞 其九
“龙鱼秘怪,各有佛性。”
注释:龙鱼是神秘而怪异的生物,它们各自拥有佛性(指具有佛教修行的可能性或资格)。
赏析:这里通过“龙鱼”这一形象,寓意着每个个体都有其独特的内在价值和潜力,如同佛教中的众生皆有佛性。诗人通过描绘龙鱼的形象,强调了万物皆有灵性,每个人都有成为佛的可能性。
“散花投经,出没游泳。”
注释:“散花指的是佛教中的供养行为,投入经书则象征着学习佛法。龙鱼在水中游动,出没无常,象征着修行者应随时保持警觉,不断学习佛法。”
赏析:“散花投经”是对佛教信仰的体现,表示人们通过布施(如散花)、学习(如投经)等方式来修习佛法。而“出没游泳”比喻修行者在世间的游历和修行生活,暗示着修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进行。
“具大悲心,平等施之。”
注释:“具备深厚的悲悯之心,对一切众生都给予平等的关爱。”
赏析:“大悲心”是指极大的同情心和慈悲心。这里的“平等施之”表明了诗人倡导的是一种普遍的、不分贵贱的慈悲精神,即对所有生命都要以同样的爱心去对待。
“往因妙力,人天之资。”
注释:“过去的善因缘使得我们具备了非凡的能力。这种能力是人世间和天上生灵所拥有的。”
赏析:“往因妙力”指的是过去的修行和善行积累起来的非凡能力。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一种因果观念,认为一个人的能力和资质是由过去的行为决定的,同时也鼓励人们继续前行,用善行影响未来。
综合分析:
这首诗通过对龙鱼的描绘和对其行为的描述,展现了一幅生动的佛教修行场景。诗人通过“龙鱼”这一象征,传达了佛教中关于众生皆有佛性的教义,以及修行者的慈悲精神和平等施予的重要性。整体上,诗作体现了一种对佛法的信仰和对生命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