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老抛绵后,梅酸著骨时。

诗句“柳老抛绵后,梅酸著骨时”出自宋代著名文学家李邴的《句》。这句诗描绘了春天柳树新叶渐生,而梅花绽放的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大自然的生机与美丽。下面将结合诗句内容、注释及其赏析,逐一展开:

  1. 诗句解读
  • 柳老抛绵后:描述了柳树枝条逐渐长出嫩芽,如同绵绵细丝般柔软。”柳老”指的是柳树经过冬季的休眠,到了春天才开始发芽生长。”抛绵”则形象地描绘了柳枝上的新生嫩叶轻轻垂下的样子,如同棉花一般轻盈。
  • 梅酸著骨时:梅花在冬末春初开放,其花瓣洁白如雪,散发出淡淡的清香。这里的”梅酸”指的是梅花的香气,”著骨”形容梅花的花瓣紧密排列,仿佛嵌入骨头之中,给人以坚韧不屈的感觉。
  • 整体意境:整首诗通过描绘柳树和梅花的变化,展现了春天来临之际大自然的美丽景色。诗人通过对这两种植物的描述,表达了对春天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
  1. 关键词解析
  • 柳老:指柳树历经冬季的寒冷,生命力顽强。
  • 抛绵:比喻柳树枝条上新长的嫩叶,柔美而轻盈。
  • 梅酸:梅花的花蜜味,也形容其香气扑鼻。
  • 著骨:形容梅花花瓣紧实而美丽。
  1. 赏析
  • 生动形象:李邴运用“柳老抛绵后,梅酸著骨时”等词汇,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春天的气息。
  • 寓意深远:此诗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还蕴含着诗人对生命的赞美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通过对比柳树和梅花的生长状态,诗人表达了对自然界生生不息、坚韧不拔精神的敬仰。
  • 文化内涵:在中国诗词中,梅花常被视为高洁的象征,代表着坚贞不屈的品质。李邴通过此诗传递了对这种品质的赞美,同时也表达了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李邴的《句》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邃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古代诗歌中的经典之作。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能够领略到古人对自然之美的感悟,还能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美学思想和价值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