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士平轩鉴,吾儿死布衣。
招魂荒草墓,冤鬼泣松扉。
推挽无遗力,挤排已觉非。
存亡佩陈谊,舍此更谁归。
【注释】
周参政:指周必大。周必大(1126—1204)字子充,一字洪之,号平轩,汉族,临江军新喻县(今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区)人。南宋大臣、文学家、史学家,著名政治家。
平轩鉴:指《平斋书说》。平斋是周必大的书斋名;书说,即《书说》;鉴,指鉴戒,引申为鉴观。
吾儿:我的儿子。
布衣:古代士人的服装。这里指贫苦的平民百姓。
招魂:招请魂魄。
荒草墓:坟墓荒芜,杂草丛生。
冤鬼泣松扉:冤屈而死的鬼魂哭泣在松树的门上。
推挽:扶持、支持。无遗力:不遗余力。
挤排:排挤。已觉非:已经感到不公正。
存亡:生存与死亡。陈谊:陈述道理。
舍此:放弃这些。更谁归:还有谁能回来?
【赏析】
此诗是作者悼念儿子的诗作之一。诗人以平实的语言抒发自己的悲痛之情和对死者的深切怀念。全诗情感真挚,意境沉痛,语言质朴流畅。
首句“取士平轩鉴,吾儿死布衣。”意为选拔人才时平易如镜,我的小儿子却死于平民百姓之中。这表达了诗人对儿子的惋惜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贫苦平民百姓的歧视。
次句“招魂荒草墓,冤鬼泣松扉。”意为在荒芜的草坟前招魂,冤屈而死的鬼魂在松木的门上哭泣。这句话描绘了一幅凄清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死者的怀念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正义的追求。
第三句“推挽无遗力,挤排已觉非。”意为推举提拔没有遗漏,但排挤别人已经觉得不公平了。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的失望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他对公正、公平的渴望。
末句“存亡佩陈谊,舍此更谁归。”意为生死之间佩戴着陈谊的玉佩,如果舍弃这些又该回到哪里呢?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迷茫和无奈,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人生价值的追问和对命运的感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