岷峨皎皎玉千峰,只欠平川一尺融。
土雾不成云外霰,江沙半杂夜来风。
针头可惜丘中麦,堋口来祈应上公。
饱死侏儒果何意,连年调度战声中。

古诗原文:岷峨皎皎玉千峰,只欠平川一尺融。

土雾不成云外霰,江沙半杂夜来风。

针头可惜丘中麦,堋口来祈应上公。

饱死侏儒果何意,连年调度战声中。

翻译:
岷州(今四川一带)的山峰巍峨,宛如洁白的玉峰,但缺少了平坦的平原来融化那一层薄薄的雪。地上的雾气没有变成飘浮在云端中的雪花,江边的沙滩被夜色和风搅成了一片混沌。可惜的是那些在山间的田野里的麦子,它们因为冬天而无法生长。人们来到这个名为“堋口”的地方,祈祷神灵能够保佑,希望他可以带来一场及时的春雨。然而,即使春天来临,那些因战争而死的人们也显得有些无奈,因为战争的硝烟已经持续多年,让这片土地充满了哀伤和紧张的气氛。

注解:

  • 岷峨:岷州(今四川一带)
  • 皎皎:明亮、洁白如玉
  • 玉千峰:形容山峰高耸如玉
  • 平川:指地势平坦的河流或平原地带
  • 土雾:地面的云雾
  • 云外:云层之外
  • 江沙:江边的沙滩
  • 半杂:夹杂着
  • 针头:比喻细小的物品或事物
  • 应上公:祈求神灵保佑
  • 侏儒:矮小的人,这里指战争中牺牲的士兵
  • 饱死:因饥饿而死亡
  • 战声:战争的声音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石的作品,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观描绘和深刻的社会背景,表达了人们对和平的向往和对战争的忧虑。诗中通过对比雄伟的山峰与平川的不足,反映了自然界的美与人类生活的艰辛之间的矛盾。同时,作者通过对农民在冬季的无奈和战争中士兵的悲哀,深刻揭示了战争的残酷和社会的不公。整首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启示意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