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角倦游客,贫婆行脚僧。
畏寒便白氎,寻壑倚乌藤。
是处记游钓,老来无友朋。
求田兼问舍,岂复愧陈登。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此题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一个选项都是一个考点,每个选项都设计了多个小问题,有的甚至一个问题就是一个小问题,考查的是考生对诗歌的综合解读能力,既有横向的思维又有纵向的思考,注意答题时要逐项分析。此题中,“越角倦游客”意思是说自己厌倦了游历,像越国边境上疲倦的旅客一样,“越”,通假字,通“阅”;“贫婆行脚僧”的意思是说自己像贫穷的妇女和流浪的僧人;“畏寒便白氎”的意思是说自己怕冷就穿上白布被;“寻壑倚乌藤”的意思是说找山涧溪谷傍着乌藤树;“是处记游钓”的意思是说自己到处都有垂钓的地方;“老来无友朋”的意思是说自己年老了没有朋友;“求田兼问舍”的意思是说询问田地的同时还要询问房屋;“岂复愧陈登”的意思是说哪里还值得羞愧呢?这两句诗写出了作者晚年生活的孤寂。
【答案】
译文:
我厌倦了游览,像越国边界上的旅客一样。穷困的妇女和行旅僧人。
怕冷我就披上白布被,沿着山沟寻找藤树。
到处都能钓到鱼,老了没有朋友。
问我田地也问屋宅,难道不值得羞愧吗?赏析:
此诗是诗人晚年的作品,反映了他晚年孤独凄凉的生活处境。全诗四句,前二句写景,后二句抒情,最后以自嘲作结。
“越角倦游客,贫婆行脚僧。”首联起笔不凡,一开头就点出“越角”,即越州(今浙江绍兴)。这里用典,既表明了自己的身份,又暗示自己曾漫游过越地。“倦游客”,即厌倦了游历。诗人以“越角”为题,意在表明自己已厌倦了漫游,有了一种归隐之意。“贫婆行脚僧”一句,写诗人自己像贫困妇女和行旅僧人,形象地说明了自己生活之困苦。诗人以自比“行脚僧”,表明了自己漂泊不定的生活状态。
颔联“畏寒便白氎,寻壑倚乌藤”,颈联“是处记游钓”,尾联“老来无友朋”。这四句诗是写景,通过描写诗人在山里的生活情况表现其内心的孤寂之情。“畏寒便白氎”,意思是说因为怕冷,所以披上白布被。“寻壑”,指寻找山里的水泉,“倚乌藤”,指依靠着乌藤树。“是处”指到处,“记游钓”,指记录下钓鱼的情况。“老来无友朋”,意思是说老了没有朋友。
尾联“求田兼问舍,岂复愧陈登”。“求田”,指求得土地,“问舍”,指询问房子。这句诗的意思是说询问田地和房屋,哪里还有什么羞愧呢!陈登是东汉末年的名士,隐居不仕,世人称他的住所为“陈氏丘”。陈登曾经对人说:“大丈夫生世,当带金佩紫,弄柔翰于庙堂之上,不可为激扬文字于民间。”诗人借用陈登的典故,表示自己的志向和追求。
整首诗通过写诗人游历越州的见闻,表现了诗人晚年孤寂的生活境况,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仕途生涯的厌倦以及回归自然、归隐田园的向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