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光浓欲滴,结束东篱花。
糁糁纷点缀,戢戢相参差。
渊明太好事,言乐酌流霞。
谁云制颓龄,为与霜争华。
映水开芙蓉,丽色如春葩。
谩以拒为名,青女不能加。
持此问渊明,何乃吝齿牙。
门外风如箭,黄落满天涯。
【解析】
1.芙蓉:一种草本植物,花朵鲜艳美丽。菊花:一种花,有黄色、白色等品种,在秋天开花。2.“渊明”是晋陶潜的别号。陶潜字元亮,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词人,与王维并称为“王孟”。3.“制颓龄”:阻止衰老。4.“霜”指秋霜,秋季霜降时草木凋零。5.“漫”通“曼”,多的意思。6.“青女”:古代神话中的水神。“加”同“嘉”,赞美。7.“持此问渊明”:拿这些来向陶渊明请教。8.“吝齿牙”:吝啬牙齿,不肯开口。
【答案】
(1)芙蓉和菊花(或:荷花和菊花)。
(2)译文:秋风瑟瑟,浓重的秋色如露水般晶莹润泽,像要滴落下来似的。
(3)译文:这秋日的美景多么动人,菊花已经谢了,而荷花却依然傲然绽放。
(4)译文:菊花虽然凋谢,但它那绚丽的色彩却比春天的花朵还要娇美。
(5)译文:我拿这些来向陶渊明请教,他为何如此吝啬呢?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晚年的作品,写于隐居期间。诗中咏叹了两种美丽的自然景物——芙蓉和菊花。前六句写秋天的景色,后六句写自己对陶渊明的景仰之情。全诗意境高远,想象丰富,富有生活情趣。
首联写深秋时节,菊花盛开,秋光明媚,色彩斑斓,如同秋水滴落一般,十分动人。颔联写菊花虽衰败,但仍然艳丽多姿,与芙蓉相映成趣,互相争艳。颈联直接点出自己的感慨:菊花虽然衰败,但它那艳丽的色泽却胜过春花。尾联写作者以菊花为榜样,向陶渊明学习,陶渊明不贪慕富贵,不追求名利,不吝啬言辞,只愿保持一颗清白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