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赋杜鹃三十秋,今愁不比昔时愁。
杜鹃岂是催春去,为见春来啼不休。
”`
不赋杜鹃三十秋,今愁不比昔时愁。杜鹃岂是催春去,为见春来啼不休。
诗句解析
- “不赋杜鹃三十秋”: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深刻感慨,通过“不赋”一词,传达出诗人对杜鹃鸟鸣唱的淡然态度,暗示了其对自然界变化无常的接受与超然。
- “今愁不比昔时愁”:“今愁”与“昔时愁”形成对比,表明现在的忧愁与过去的不同,可能因环境、心态或经历的改变而有所不同。
- “杜鹃岂是催春去”:此句质疑杜鹃声是否真的能象征春天的离去,表达出对季节更迭和时间流转的沉思,也反映了诗人对生命循环的哲思。
- “为见春来啼不休”:诗人用“为见”一词说明,杜鹃之所以不断啼叫,是因为它见证了春天的到来。这既是一种自然的描写,也隐喻了人的情感与自然景象之间的紧密联系。
译文
杜鹃虽被赋予悲凄的象征意义,但在我眼中,它并未像往昔那样催动着春天的离去。或许正是因为它的不停啼叫,才让我感受到了春天到来的气息。
注释
- 春去江南水拍天:春天已至江南,水面拍打着天空。
- 经旬茅屋罕炊烟:经过十多天的光景,农家茅屋难得有炊烟升起。
- 石墙颓毁板桥断:石砌的墙壁已经破损,板桥也被摧毁。
- 道人不出方壶境:道士隐居在方壶山中不出世。
- 坐见天时去又来:静坐观察天地间的变化,春去夏来。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春天景象的描绘,以及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流转、时光变迁的独特感悟。诗中的杜鹃不仅是春天的象征,更是诗人情感的寄托。诗人通过对杜鹃啼声的描写,抒发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同时也表达了对春天美好生命力的珍视。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是宋代诗词中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