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绕湖堂寺绕山,平生愿向此中闲。
青云白水相浮荡,野客高僧独往还。
少年自嫌轩冕累,因循将恐鬓须斑。
南漪最是逍遥地,且挹清波濯愧颜。

这首诗的作者为唐代诗人贾岛。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1. 山绕湖堂寺绕山,平生愿向此中闲。

注释: “南漪堂”是贾岛的住所,周围被山环绕,湖边也有寺庙围绕,他一生都愿意在这个地方度过闲暇时光。

赏析: 此诗表达了诗人对南漪堂周边环境的热爱和向往。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平静、闲适生活的渴望。这种情感在古代文人心中是非常普遍的,他们常常通过诗歌表达对自然美景的热爱。

  1. 青云白水相浮荡,野客高僧独往还。

注释: “青云”指的是天空中的云彩,“白水”则是指湖水,它们在空中飘荡,形成一幅美丽的画面。这里的“野客”指的是普通的游客,而“高僧”则是指出家人或修行者。他们独自行走在这山水之间,与世隔绝。

赏析: 此段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又自由的画面,展示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之情。同时,也反映了诗人的生活态度——追求内心的清净和自由。

  1. 少年自嫌轩冕累,因循将恐鬓须斑。

注释: “轩冕”是古代官员的官帽和礼服,象征着地位和权力。“因循”则是指墨守成规,不愿意改变。“鬓须斑”则是指随着年龄的增长,头发变白。诗人感叹自己年轻时追求功名利禄,但后来却因为循规蹈矩而担心自己的鬓发变白。

赏析: 此段诗表达了诗人的悔恨之情。诗人通过对比过去和现在的状态,表达了他对过去的后悔和对未来的担忧。这种情感反映了诗人对于人生道路的思考和感慨。

  1. 南漪最是逍遥地,且挹清波濯愧颜。

注释: “南漪”指的是南边的湖泊或池塘,这里是诗人最喜欢的地方。“且挹清波濯愧颜”意为暂且借一池清澈的水来清洗自己的羞愧之心。

赏析: 此段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南漪的偏爱和对自我反省的决心。诗人通过将自己比作一只鸟,表达了自己需要借助外界的力量来实现内心的自由。同时,他也表达了自己对于名利的追求已经无法满足自己的内心需求,因此选择以清波洗涤自己的心灵。这种情感体现了诗人对于人生态度的转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