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历相望隐旧堆,狐穿兔穴半空摧。
行人不识问野老,云是昔时烽火台。

七言烽火台二首其一

历历相望隐旧堆,狐穿兔穴半空摧。
行人不识问野老,云是昔时烽火台。

注释

  1. 历历相望:形容景物之间互相可见,彼此相隔不远。
  2. 隐旧堆:隐藏在旧堆之后,可能是一种比喻或象征。
  3. 狐穿兔穴:指狐狸和兔子在穴中穿行,形容自然景象的生动与变化。
  4. 半空摧:形容景象在空中显得脆弱,可能暗示某种不稳定性或短暂性。
  5. 行人不识:指的是经过的人对这里的自然景观并不了解。
  6. 问野老:向当地的老人询问,以获取更多的信息或解释。
  7. 云是昔时烽火台:烽火台曾是古代用来传递紧急信号的建筑,现在只剩下云烟和遗迹。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历史沧桑的画面,烽火台作为古代战争时期的通讯建筑,其遗迹已经不复存在,只留下一片废墟。诗中的“狐穿兔穴”和“半空摧”等意象,不仅形象地描述了自然的鬼斧神工,同时也隐喻了历史的变迁和时代的更迭。通过对烽火台遗迹的描写,诗人传达了对过去辉煌文明的缅怀与对现实变迁的感慨。这种对比不仅展现了历史的沉重,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既有对历史的尊重和怀旧,也有对现实的无奈和哀叹。

写作背景

《七言烽火台二首》是宋代沈遘的作品。据考证,沈遘是北宋时期的人物,曾任官至朝议大夫、集贤校理等职。他的诗歌创作多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以及个人的生活感悟,其中包含对国家大事的关注以及对人民生活的关心。此诗可能是他在担任某职位期间所写,通过烽火台这一历史遗迹,表达了对历史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望,同时也反映了他对当前社会状况的忧虑和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