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南残钟水北清,浮云断处玉钩明。
持杯欲饮还看帽,十里春江如镜平。
《池阳·其二》是明朝李寄的作品,诗中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色画面:水南残钟,水北清波,浮云断处,玉钩明镜。整首诗语言简洁而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原文:
水南残钟水北清,浮云断处玉钩明。
持杯欲饮还看帽,十里春江如镜平。译文:
在南边靠近水面的地方,残留着傍晚敲响的钟声,在北边清澈的水面上,可以看到浮云被阳光分割后露出的地方,像是悬挂在空中的玉钩一样明亮。我拿着酒杯想要喝酒,但是又停下来看着帽子,因为看到远处十里外的江面平静得像一面镜子一样。注释:
- 水南残钟:水南边有一座寺庙,傍晚时分寺庙里敲钟的声音传到水北边的居民那里,声音虽然微弱但还是能听到。
- 水北清波:水北边有一片开阔的湖泊,湖水清澈透明,波光粼粼。
- 浮云断处:天空中的浮云因为阳光照射而变得清晰可见,就像被切割开了一样。
- 玉钩明:玉钩是一种装饰品,通常用玉石制成,挂在门上作为装饰。在这里可能是指阳光透过云层照在玉钩上,使其显得格外明亮。
- 持杯欲饮还看帽:诗人拿起酒杯想要喝一口,但看到自己头上的帽子,又停了下来。可能是因为看到帽子有些旧了,需要清洗一下再喝酒。
- 十里春江如镜平:站在江边可以看到远处的江水如同一面镜子一样平静。这里的“如镜平”可能是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示江水非常平静,没有波澜。
-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水南残钟、水北清波、浮云断处和玉钩明等细节,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细致观察和深刻感受。同时,诗中的“持杯欲饮还看帽”和“十里春江如镜平”等句子,也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细节的关注和对美的追求。整体而言,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