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行笠与蓑,未始散天和。
暖戏荒城侧,寒偎古冢阿。
数声牛背笛,一曲陇头歌。
应是无心问,朝廷事若何。
【注释】
随行笠与蓑:跟随牧童行走的斗笠和雨披。
未始散天和:没有离开天上和煦的气候。
暖戏荒城侧:在荒野城边嬉戏,取暖。
寒偎古冢阿:靠着古墓的角落避寒。
数声牛背笛:牧童吹奏着牛背上的短笛。
一曲陇头歌:唱着从陇头的民歌。
应是无心问:大概是无心去询问朝廷的事。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一幅田园牧童图,诗人用简炼的语言、朴素的笔触刻画出这位天真无邪、自由自在的牧童形象。全诗语言朴实自然,意境深远,耐人寻味。
首联“随行笠与蓑,未始散天和。 ”写牧童随同大人外出,头上戴的是斗笠,脚上踏的是水鞋,身上穿的蓑衣,都不曾脱下,因为天气太温暖。这几句写得很平实,但很传神。“天和”二字,写出了天气的宜人。
颔联“暖戏荒城侧,寒偎古冢阿。”写牧童在阳光灿烂的时候到城边的旷野上去游戏,寒冷的时候则靠近古墓来取暖。
颈联“数声牛背笛,一曲陇头歌。”写牧童随着牛尾上的短笛声,唱起了《陇头歌》。“陇头”,即陇山之巅,这里泛指南方山岭。“陇头歌”,就是牧童唱给牛羊听的民间歌谣。
尾联“应是无心问,朝廷事若何?”写牧童无心去关心朝廷的大事,他只顾自己放牧,生活无忧无忧。
这首七绝以牧童为中心,通过牧童与外界的关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阶级矛盾,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