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得希夷乐,曾无宠辱惊。
泥空终是着,齐物到头争。
忽忽闲拈笔,时时自写名。
谁能苦真性,情外更生情。

译文:

既得清静无争乐,曾无宠辱之惊慌。

泥塑的空瓶终究要着色,齐物我到头还是争。

忽然闲来写写字,时时自己记名字。

谁能苦练真性情,情感之外更生情?

注释:

  • 放言:指诗人抒发自己的观点或情感。
  • 既得希夷乐:既得到心灵的安宁和快乐。
  • 曾无宠辱惊:未曾因宠幸或羞辱而感到惊慌。
  • 泥空终是着:泥塑的空瓶终究要着色。比喻人不能脱离现实,即使内心追求高远的理想也需脚踏实地。
  • 齐物到头争:齐物我(与万物同一)到头还是要争斗。指虽然追求的是超越世俗的高远理想,但在现实中仍不免有所争斗。
  • 忽忽闲拈笔:忽然闲暇时拿起笔写作。形容作者在无事时也不忘思考,随时记录自己的所思所想。
  • 时时自写名:时时为自己取个名字。表达了一种自省和自我表达的精神。
  • 谁能苦真性:谁能苦苦修炼出真正的本性。
  • 情外更生情:在情感之外又产生了新的情愫。暗示了作者内心的复杂和丰富,以及对生活、自然等的深刻感悟。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内心的平和与超脱。首句“既得希夷乐,曾无宠辱惊”表现了诗人对于心灵宁静的追求和对外界纷扰的超然态度。接下来两句“泥空终是着,齐物到头争”反映了诗人对物质世界的认识,即使内心追求至善至美的理想境界,也需面对现实的挑战和争斗,揭示了人生的矛盾与复杂。

中间部分“忽忽闲拈笔,时时自写名”体现了诗人在闲暇时刻的自我反思与表达,通过书写来记录自己的所思所感,展现了一种内省的精神。最后两句“谁能苦真性,情外更生情”则表达了诗人对真理和本质探索的渴望,以及在内心深处不断涌现新的思考和情感的深度思考。

整首诗流露出诗人内心的平和与超脱,同时也揭示了人生的矛盾与复杂,以及对知识与真理不断追求的精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