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生海心,凉风起天末。
物象自呈露,襟怀骤披豁。
悟尽周孔道,解开仁义结。
礼法本防奸,岂为吾曹设。
【注释】
明月生海心:指月光普照大地,犹如一轮明月生于大海之中。生:出现,产生。海心:大海的中心。
物象自呈露:自然万物的形态在月光的照耀下,自然而然地显现出来。
襟怀骤披豁:心胸顿时开阔,心情舒畅无比。襟怀:胸怀,胸襟。披豁:舒展。
悟尽周孔道:领悟了周公和孔子的道理。周孔:即周公和孔子,儒家代表人物。
解开仁义结:解除了对仁爱和正义的束缚和拘囿。解开:解脱,解除。结:束缚,拘囿。
礼法本防奸:礼法原本是防止奸邪的工具。本:本来,原初。防奸:防范邪恶。
岂为吾曹设:难道是针对我们这些普通人而设立的吗?吾曹:我们,我辈。
【赏析】
《秋怀三十六首》是杜甫在安史之乱后所作,共三十六首,这是其中的第三首。此诗作于乾元二年(759),当时杜甫流寓夔州。这首诗通过诗人自己的内心感受,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看法以及对个人命运的认识,反映了他忧国忧民的情怀。
全诗以明月、凉风、海、天等景象开篇,营造了一个宁静、空旷、明亮的夜晚氛围。诗人通过对自然界美景的描绘,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感慨和思考,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社会以及宇宙自然的深刻感悟。
“物象自呈露”一句,诗人通过观察自然界的万物,感受到了它们的存在和变化,也意识到了人与世界的密切关系。这种感悟使诗人开始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襟怀骤披豁”一句,诗人形容自己的心胸顿时变得开阔起来,心情也变得愉悦无比。这反映了诗人在经历了动荡不安的岁月之后,重新找到了内心的平静和坚定。
“悟尽周孔道”一句,诗人表明自己已经领悟了周公和孔子的道理,并解除了对仁爱和正义的束缚和拘囿。这一认识使诗人更加坚信自己的信仰和理念的正确性,也为他的诗歌创作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灵感。
“礼法本防奸”一句,诗人批判了礼法原本是用来防范邪恶的工具。这反映了诗人对于当时社会制度的不满和批评,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公正、公平的追求和向往。
“岂为吾曹设”一句,诗人质问说礼法是否只是针对我们这些普通人而设立的?这里体现了诗人对于自身地位和命运的思考,也反映了他对社会的深刻关注和责任感。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描绘了美丽的自然景色,又抒发了诗人的内心情感和思考。同时,诗中充满了哲理和智慧,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