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父当年此治中,嗟予鬓角未成童。
只因阖郡攀泥轼,何事偏图鹤发翁。
诗句原文如下:
王父当年此治中,
嗟予鬓角未成童。
只因阖郡攀泥轼,
何事偏图鹤发翁?
接下来是译文的详细解释:
这首诗是宋代周必大的作品。诗人以“王父”自指,回忆了其父在治中(治理地方)时的情景。他感叹自己的年纪尚小,还没有达到可以担当重任的年纪。
注释与赏析部分:
- 王父:这里指诗人的父亲,可能是一位有影响力的官员。
- 王父当年:回忆过去的岁月,可能是指父亲担任官职的时候。
- 此治中:指当时的地方治理工作。
- 嗟予:表示遗憾,叹息自己的年轻。
- 鬓角:指头发两侧的鬓发,此处用来形容年纪轻轻就感到衰老。
- 未成童:尚未成熟或未达到成人的标准。
- 阖郡:整个郡县。
- 攀泥轼:比喻追随前人的脚步,学习前辈的经验。
- 何事:为什么,表示疑惑或不解。
- 偏图:特别关注或偏爱。
- 鹤发翁:白发苍苍的老人,这里指诗人的父亲。
作品背景和写作背景的描述:
根据《玉堂类稿》等文献记录,周必大是一位有影响力的官员,曾任权给事中、中书舍人等职务,并在任枢密使期间整顿军政。他的一生充满成就,但同时也经历了许多波折。这首《赵粹彦璨写予真求赞》很可能是在一次官场活动中所作,表达对父亲及老一辈官员的敬仰之情。
这首诗通过对父亲的追忆,表达了作者对自己未能及时担起重任的遗憾以及对前辈的尊敬之情。同时,它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官场氛围和官员之间的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