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釜嗟邻母,经旬值湿薪。
煎磨知物性,丰大转民贫。
康食心知愧,哀嚣听颇亲。
稻花伤昼雨,愁杀看书人。

诗句释义:

  1. 刮釜嗟邻母:刮锅声引起邻居母亲(或妇女)的注意。嗟,感叹;邻母,指邻居的妇女。
  2. 经旬值湿薪:经过十几天使用湿柴做饭。
  3. 煎磨知物性:用煎和磨的方式知道食物的性质。
  4. 丰大转民贫:丰收时反而导致百姓贫穷。
  5. 康食心知愧:健康的食物内心感到惭愧。
  6. 哀嚣听颇亲:悲伤的声音使人感到亲近。
  7. 稻花伤昼雨:稻田里的花朵因为白天的雨水而受伤害。
  8. 愁杀看书人:使看书的人感到愁苦。

译文:
刮锅声引来隔壁邻居老妇人的注意,
十几天后她用湿柴做饭来度过艰难日子。
了解食物性质需要通过煎和磨,
丰收时百姓反而陷入贫困。
健康的食物让内心感到羞愧,
悲伤的声音让人感到亲近。
稻田里的花朵因为白天的雨水而受伤,
看着这样的场景,看书的人也会感到悲伤。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活艰辛的画面。首句“刮釜嗟邻母”直接点明了主题,即由于生活的困顿,不得不借助于隔壁老妇人的注意来解决问题。接下来的几句则具体描写了这种困境的具体表现:使用湿柴做饭、了解食物性质、因天气原因影响农作物生长等。这些细节生动地展现了当时的生活环境和社会状态。

诗中还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如“丰大转民贫”与“康食心知愧”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反差,前者展示了丰收带来的繁荣景象,后者则反映了人们在丰收面前仍感不足的心态。此外,诗中的“哀嚣听颇亲”和“愁杀看书人”两句也富有情感表达,前者表达了悲伤的情感共鸣,后者则通过读书人的视角展现了社会的不公和人们的无奈。

这首诗以其深刻的社会意义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一个普通人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生活状态。通过对这些生活细节的观察和反思,诗人传达出了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批评和对未来的美好期许。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