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县飘零兴已阑,更来楼上说加餐。
不知壮日消磨已,也似中年赋别难。
酒尽沙头悲夜永,书来日脚是春残。
人生涂辙嗟何限,好在分携恰岁寒。
【注释】
岁杪:指年底。同官:指同僚。趋朝:到朝廷办事或赴朝见皇帝。
阑:尽,完。
沙头:沙滩上。日脚:太阳的阴影。春残:春天已去,即春天结束。
分携:分别,离别。岁寒:指严冬,也暗喻友情之长存。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在送别友人之际,想到自己仕途坎坷,宦海浮沉,而友人却一帆风顺,因此不免感慨系之。全诗以“岁杪”为题,点明了季节和时间,又以“异县飘零兴已阑”“也似中年赋别难”,点出自己与朋友的分离之苦、仕途之艰,抒发了作者的感慨之情。
首句“岁杪送同官趋朝”,点明了时间是在年底,又写出了自己的身份——同官,是说在年终岁末之时,我送别一位同僚到朝廷。这里用了一个典故,《后汉书·杨赐传》:“(杨赐)每岁时奉使贡献……赐常自持节迎拜,赠遗甚盛;及赐征还,帝曰:‘赐前过臣门,臣无以设食,今得赐奉使贡献,于事为劳,故赠之耳。’赐闻之,喜曰:‘吾本无材能,而猥复过授,以塞诏命!’”。意思是说,杨赐每次到皇帝那儿去进贡时,皇帝都亲自出来迎接他,并赏赐给他很多东西。杨赐听说后,高兴地说:“我本来没有什么才能,而陛下却给我多次授官。”这里的“趋朝”就是指进贡的意思,也就是“趋阙”,即进宫面圣。
第二句话,“异县飘零兴已阑”,意思是我们两人虽然都是远离故乡来到京城做官,但如今已经厌倦了这种官场上的漂泊生活,心情十分烦闷。这里的“异县”,指的是不同地方,“飘零”就是漂泊不定的意思,形容仕途的艰难。
第三句话,“更来楼上说加餐”,意思是你再来楼上的时候,我要给你说说我的近况,顺便告诉你一下我的饮食起居情况。这句是诗人向友人表达对友人的关切和思念之情。
第四句,“不知壮日消磨已”,意思是不知道有多少日子已经过去,我的青春年华也已经消耗殆尽,我已经老了。这里用了夸张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年龄增长的忧虑和感叹。
第五句,“亦似中年赋别难”,意思是现在你到了中年,又要离开京城回到家乡去了,我和你一样,也是在这个时候要告别京城了。这里的“亦似中年”是指诗人自己到了中年,要告别京城;“赋别难”则是指诗人要离开京城,和朋友告别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第六句话,“酒尽沙头悲夜永”,意思是酒喝干了,只剩下沙子了。这句诗是诗人在送别友人时的情景描写,表现了诗人送别的依依不舍之情。
第七句话,“书来日脚是春残”,意思是书信来了,说明春天快要结束了。这句诗是诗人在收到朋友来信时的情景描写,表现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之情。
第八句话,“人生涂辙嗟何限”,意思是人生的道路是多么地曲折啊!这句话是诗人在送别友人时的一种感慨,表现了诗人对人生道路的认识和感悟。
最后一句,“好在分携恰岁寒”,意思是好在我们在分别之前相聚在一起,正好是在冬天的时候。这句诗是诗人在送别友人时的一种祝愿,希望他们在分别之后能够保持联系,就像在冬天一样相互取暖。
这首诗通过送别友人这一事件,表达了诗人对自己仕途的艰难、岁月流逝的感慨和对友情的珍视之情。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具有很强的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