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寄禅房静,云深路暗通。
冷烟凝夜白,秋叶学春红。
虎啸三更月,僧禅一榻风。
境清不成寐,竟夕共谈空。

宿僧房

宿寄禅房静,云深路暗通。

冷烟凝夜白,秋叶学春红。

虎啸三更月,僧禅一榻风。

境清不成寐,竟夕共谈空。

译文:
深夜的寺院中寂静无声,只有云雾弥漫的道路显得幽深而明亮。
寒冷的烟霭凝结在夜空中,如同白色的夜幕。秋天的树叶仿佛染上了春天的颜色一样鲜亮。
三更时分,虎啸声震响了整个夜晚,月光下,僧人独自坐着打坐,微风轻轻吹过。
虽然环境清幽但难以入眠,我竟然整晚都在与僧人一起谈论佛理。

注释:

  1. 宿寄禅房静:住宿在寺庙的房间,感到非常宁静。
  2. 云深路暗通:云层深厚,道路昏暗但可以通行。
  3. 冷烟凝夜白:寒冷的气息凝结成烟,使得夜晚的天空呈现出白色。
  4. 秋叶学春红:秋天的叶子模仿春天的花朵颜色,显得格外鲜艳。
  5. 虎啸三更月:虎的吼叫声在半夜时传来,月光照亮了黑暗的天空。
  6. 僧禅一榻风:僧人安静地坐在蒲团上,周围没有其他人,只有微风拂过。
  7. 境清不成寐:环境如此清幽,但却无法入睡。
  8. 竟夕共谈空:竟然整晚都在讨论佛理。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深夜寺庙的场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景色和内心世界的深刻感悟。诗中的“宿寄禅房静”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环境的向往;“云深路暗通”则展示了自然环境的神秘与广阔;“冷烟凝夜白”和“秋叶学春红”则巧妙地将秋冬季节的变化融入其中,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性。

在“虎啸三更月,僧禅一榻风”中,诗人巧妙地使用了“虎啸”和“僧禅”两个意象,将自然界的声音与佛教修行的平静氛围相结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效果。同时,“境清不成寐,竟夕共谈空”则表达了诗人对于佛教哲理的思考和领悟,以及对宁静生活的向往。整首诗语言简练而富有内涵,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平和与智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