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不见天上妖蟆食天目,怪语空号玉川客。
万古何伤明月明,可笑妖蟆终受磔。
又不见人间痴蝶掩夜灯,焦头烂额恃己能。
烹煎不免取奇祸,亏蔽徒取人之憎。
二虫何知乃至此,飞走不能逃一死。
附炎触热正可怜,喘杀人间褦襶子。
草泥夜黑溪火明,挺矛衷甲方横行。
举烽止博褒姒笑,投阱何异长平坑。
我怜公子本无罪,人之不仁非自致。
便为移封到酒泉,唤取曲生同一醉。
【解析】
(1)“君不见天上妖蟆食天目”,意思是:你看,那天空中的妖怪吃着天目山的树木。这一句诗中,“妖蟆”指的是月亮,是诗人对明月的拟人化描写,将月亮比喻为害民的妖怪,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月亮的不满和厌恶。
(2)“怪语空号玉川客”,意思是:怪话连篇,空自悲叹自己是玉川子。玉川子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号,此句诗运用了典故,暗指诗人自己因政治原因被贬,表达了诗人的怨愤之情。
(3)“万古何伤明月明”,意思是:自古以来,明月又有何妨?这一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明月的赞美,认为明月是永恒的,是美好的,是值得人们去赞美和欣赏的。
(4)“可笑妖蟆终受磔”,意思是:可叹的是,那些害人的妖蟆最终受到惩罚。这句话运用了反衬的手法,通过对明月和妖蟆的对比,突出了诗人对明月的赞美之情和对妖蟆的憎恶之情。
(5)“又不见人间痴蝶掩夜灯,焦头烂额恃己能”,意思是:又不曾听说有谁在黑暗中扑向灯火,却只为了展示自己的能力,最后落得个焦头烂额。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状的讽刺,揭示了人们在黑暗中追求光明而失败的痛苦,表现了诗人对黑暗势力的憎恨和对光明的追求。
(6)“烹煎不免取奇祸,亏蔽徒取人之憎”,意思是:即使遭受煎熬也难以避免灾难,但终究只能招致人们的厌恶痛恨。这句诗通过夸张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黑暗势力的憎恶和对光明的追求,同时也揭示了人们在黑暗中寻求光明而失败的痛苦。
(7)“二虫何知乃至此,飞走不能逃一死。附炎触热正可怜,喘杀人间褦襶子”,意思是:这些虫子又怎会知道这样的下场呢,它们飞来飞去却无法逃脱死亡的命运。它们依附在炎炎热火上,真是可怜啊,它们喘气声让人感到痛苦。这里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诗人自身遭遇与这些虫子的处境相比,突出了诗人对黑暗势力的憎恶和对光明的追求。
(8)“草泥夜黑溪火明,挺矛衷甲方横行”,意思是:草泥被夜色笼罩,火光明亮如白昼。挺起长矛的一方横行霸道。这里的“挺矛”“挺矛”是双关语,既指诗人手持的长矛,也指诗人面对黑暗势力时所采取的态度。通过对比手法,表现了诗人对黑暗势力的憎恨和对光明的追求。
(9)“举烽止博褒姒笑,投阱何异长平坑”,意思是:举起烽火想要博得周幽王的宠爱却被他嘲笑;投入井中又像长平坑那样成为秦军的俘虏。这句诗运用了典故,借古讽今,表达了诗人对黑暗势力的憎恶和对光明的追求。
(10)“我怜公子本无罪,人之不仁非自致”,意思是:我怜惜公子你原本是没有罪过的,但那些不仁之人却自找罪名。这句诗抒发了诗人对无辜者的同情和对黑暗势力的憎恨。
(11)“便为移封到酒泉,唤取曲生同一醉”,意思是:于是我请求皇帝把郡县迁移到酒泉,邀请那些曲生一同饮酒共度美好时光。这里的“酒泉”指的是汉朝设置的一个西域都护府所在地,位于今天的甘肃省敦煌市境内。通过夸张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黑暗势力的憎恶和对光明的追求,同时也展示了诗人豁达开朗的性格特点。
【赏析】
本诗是作者在元丰二年(1079年)任永兴县主簿时所作,当时作者刚被贬谪到湖南永兴县任职。这首诗通过描写天上的蟾蜍、人间的蝴蝶、草木等小虫以及自己的遭遇,揭露了当时社会黑暗腐败的现实,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切忧虑以及对光明的执着追求。整首诗语言生动形象,富有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