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古有真味,不特见于结子。
兹帖之名得示,纵摹仿于唐世,隐然犹有西晋之遗意。
彼昌黎者,或肆讥议。
谓以俗书趁姿媚,予未敢以为是。

【注释】

右军:指颜真卿。右,指颜真卿。得示帖赞:收到颜真卿的书信。帖赞:一种书法作品。

淳古有真味(淳古:淳朴古雅。有真味:具有真性美的味道)不特见于结子(结子:指字的结体。不特:不仅。见:表现,显露。)兹帖之名得示,纵摹仿于唐世,隐然犹有西晋之遗意(兹帖:指颜真卿的这封信。得示:得到信。纵摹仿于唐世:即使模仿的是唐朝的风格。隐然:隐约地、暗暗地。西晋:指西晋时期的书法。遗意:遗留下来的意趣。)彼昌黎者,或肆讥议(昌黎:指唐代大文学家韩愈字号。或:有的人。肆讥议:随意地讥笑议论。)谓以俗书趁姿媚,予未敢以为是(谓:说。以:认为。俗书:世俗的字体。趁:迎合。姿媚:姿态和媚态。是:对的。以为:认为。)。

【赏析】

《右军笔法百韵》是唐代著名书法家颜真卿为纪念自己从师李邕学书而作的一首诗。诗中称赞李邕的书法“淳古有真味”,并指出尽管他的字“纵摹仿于唐世”,“犹有西晋之遗意”。同时,诗人又对一些评论家随意讥议李邕的行为表示了不满:“彼昌黎者,或肆讥议。”这首诗在书法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成为历代书法爱好者学习的经典之作。

这首诗开篇就点明了颜真卿要表达的主题,即“淳古有真味,不特见于结字”。这里所说的“淳古”是指朴实无华,自然流畅,没有矫揉造作的痕迹;“真味”则是指书法作品中所蕴含的内在韵味和精神实质。接下来,诗人进一步展开论述,指出颜真卿所推崇的书法风格,不仅表现在其结字上,更体现在其整体的艺术境界上。他提到,即便是那些模仿唐代书法的后辈,也难以真正领会其中的精髓和神韵,因此他们只能看到表面的形式,而无法触及其真正的内涵。

在诗歌的后半部分,诗人转而批评了一些评论家随意讥议李邕的行为。他认为,这些讥议者只是看到了李邕的外在形式,而没有深入理解其内在的精神和品质。这种态度无疑是肤浅和片面的。最后,诗人再次强调自己的观点,即李邕的书法仍然保留着西晋时期的痕迹。这一观点表明,尽管经过了长时间的发展和变化,但某些传统元素仍然存在于书法艺术之中。

《右军笔法百韵》这首诗通过对颜真卿书法风格的赞美和对一些评论家的批评,展现了他对书法艺术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同时,这首诗也为我们提供了了解唐代书法发展历程的重要线索和宝贵的历史资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