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人摹帖多自喜,千古换鹅谁趾美。
顺涂鹿梦岂真寐,画饼儿痴出馋水。
讵怜成安获张耳,泜上鼓旗那可致。
铜丸碧衣谁证尔,重说偈言烦小米。
【注释】
右军:指王羲之。转胜帖:指王羲之的书法作品。赞:称赞。唐人摹王羲之帖多自喜:唐人在模仿王羲之的书法作品时,常常表现出自得其乐的神情。千古换鹅谁趾美:指历代书法家都以模仿王羲之的书法为美。顺涂:比喻顺着一定的道路或方法去做事。鹿梦岂真寐:难道是真睡着吗?意喻王羲之的书法艺术不是偶然获得的,而是经过长时间努力才能达到的境界。画饼儿痴出馋水:意喻王羲之的书法艺术不是靠投机取巧得来的,而是通过长时间的刻苦磨练才获得的。讵(jù):岂。成安:指曹操的儿子曹丕。获张耳:获得张耳。张耳是汉初的著名军事家。泜(shuǐ)上鼓旗那可致:意思是说,即使曹操得到了张耳这样的人物,也不能得到他的支持,更不用说取得天下了。铜丸碧衣谁证尔:意思是说,即使像李斯、张良这样杰出的人物,也不足以证明你王羲之的才华。重说偈言烦小米:意思是说,即使有再多的话来赞美王羲之,也只能算是在重复陈词滥调,没有什么意义。
【赏析】
这首诗写于宋太宗淳化三年(992年),作者任中书舍人。当时王羲之以书法名家,被人们誉为“书圣”,而当时的宰相李昌龄却对王羲之的书法大加非议。于是诗人便写了这首七绝诗进行反驳。
此诗先由王羲之的书法作品说起,然后从正面赞扬其书法艺术的高妙,接着又以曹操不能取得天下为例,指出其书法并非出于偶然,而是由艰苦的努力和实践得来的。最后用李斯、张良等历史人物作为例证,进一步强调王羲之的书法艺术高妙无比。全诗结构谨严,逻辑严密,论证充分,感情真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