赐帖不知其几,而今获其一。
四印之错出,百年之湮郁,神呵鬼护,见此遗物。
呜呼,此固先德之所寓,而匪止于绝世之名笔。
既轶而获此绣质,子孙守之谨勿失。
这首诗是苏轼的《黄鲁直先王帖跋》,全诗如下:
黄鲁直先王赐帖赞
赐帖不知其几,而今获其一。
四印之错出,百年之湮郁,神呵鬼护,见此遗物。
呜呼,此固先德之所寓,而匪止于绝世之名笔。
既轶而获此绣质,子孙守之谨勿失。
- 译文:
黄鲁直先生先王赐予的帖赞,
不知道有多少张,现在只得到了一张。
四枚印章错落有致,
百年来被埋没,
神明呵护,
看到这张遗物。
啊,这本来就是先人的德行所寄托,
不仅仅在于绝世的名笔。
既然意外得见,就要珍惜它,
子孙们要谨慎保管,不要丢失。
- 注释:
- 黄鲁直:即苏东坡,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 先王:这里指的是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
- 赐帖:指赵匡胤赐给黄鲁直的书信或帖子。
- 四印之错出:指书信上四枚印章交错排列。
- 百年之湮郁:一百年来被埋没。
- 神呵鬼护:神明呵护,形容对这封信的重视和保护。
- 遗物:指这件珍贵的文物。
- 先德:先人的德行。
- 匪止:不仅仅。
- 绝世之名笔:指这篇书法作品是无与伦比的名作。
- 既轶而获此绣质:既然意外得到,就要珍惜它。
- 子孙守之谨勿失:子孙们要仔细保管,不要丢失。
- 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为黄鲁直先王赐给他的帖赞所作的跋文。诗中表达了对这封信的重视和珍视之情,同时也赞扬了黄鲁直的书法技艺。整首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展现了苏轼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尚的人格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