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嗟乎丕,摧干弱支。
予读此诗,何异乎煮豆而燃萁。
吊古以诗,观帖以奇。
瑶钿银泥,以侈厥题。
【注释】
呼嗟乎丕(pī):感叹声,表示惋惜、痛惜。
曹子建:指曹植,字子建,三国时文学家,有《七哀诗》等作品。
应诏(zhàng):应皇帝的诏命。
煮豆燃萁(chí),典出曹操与其父曹丕之间的一个典故,后比喻骨肉之间互相残害。
瑶钿(diàn)银泥:用美玉制成的钿饰和用银粉涂饰的砚台,都是贵重的文具。
侈厥题(qí tí):过分铺张装饰。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米芾的书法,有“刷字”之称,他的书帖,有“笔力透纸背”之说,所以这首诗也是一篇赞颂他书法的佳作。
第一句“呼嗟乎丕,摧干弱支”,叹惜曹子建,曹子建即曹植。曹植是曹操的儿子,也是一位著名的诗人。曹植在《七言·白马篇》中写到:“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这里的“游侠儿”就是指曹植,可见曹植是豪爽直率的人。曹植曾为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写过一首《责躬应诏移》。曹丕在这篇檄文中指责曹植“多称疾不任官事,宜绝其会”,要求他立即到朝廷上朝,曹丕还说“若以疾终,则吾之负子也。然我实有疾,非忧嗣君”。曹丕对曹植的态度非常矛盾,既想除掉这个对手,又怕失掉这个人才。曹丕的这篇檄文,被后人传诵不已。但曹植却因此得罪了曹丕,被免职回家。曹丕对曹植的忌恨,使曹植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能得到重用,直到曹睿即位,才又被召回京城。曹植在《责躬应诏移》中说:“余诚知思子之道,必欲遂其大志。然今王道方修,人神所系,岂可复私情于怨仇哉?”曹植在这篇檄文中,一方面表明了他忠于曹魏的立场,另一方面也表现了他渴望得到重用的迫切心情。
第二句“予读此诗,何异乎煮豆而燃萁”,这是作者读曹植《责躬应诏移》后发出的慨叹。曹植因为曹丕的忌恨而被迫辞官回乡,曹植的心情是很沉重的,所以他的诗就不免带有一种悲愤的情绪。曹植的《责躬应诏移》一诗,虽然充满了怨愤,但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无可奈何的悲哀之情。“煮豆燃萁”的故事出自《左传》,说的是春秋时期范献(范宣子)和石崇两家争抢田埂上的豆箕(一种用来盛豆子的器具),范献家先得豆箕,石崇不服,便把范献家的豆箕砸了个粉碎,然后去争占石崇家的豆箕。这个故事后来被引申为成语,意思是兄弟间互相残害、不顾及亲情。
第三句“吊古以诗,观帖以奇”,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用诗来表达对古人遭遇的同情,用书法作品来欣赏其中的奇特之处。这里的“吊古”,是指对历史上的人物和事迹表示哀悼和怀念;“诗词”,指的是诗歌;“观帖”,是指观赏书法作品;“奇”,在这里指的是奇特的书法艺术。这句诗的意思是作者通过写诗来表达对古代人不幸遭遇的同情之心,同时通过观赏书法作品来欣赏其中的艺术魅力。
第四句“瑶钿银泥,以侈厥题”,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精美的瑶钿和银色的砚台,都是为了铺张华丽的书法题目而使用的。这里的“瑶钿”,是一种用美玉制成并雕刻成各种花纹图案的装饰品;“银泥”,是用银粉涂饰过的砚台。这句诗的意思是说,为了展示书法作品中的内容之美,作者不惜使用昂贵的材料进行装饰。
整首诗通过赞美曹植的才华、表达对他的同情和理解,以及通过描绘精美的瑶钿和银色的砚台来展示书法的奇特美感,表达了作者对于传统文化的喜爱和对于古人不幸遭遇的同情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