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皇未下复雠诏,奈此匹夫匹妇何。
汉皇未下复雠诏,奈此匹夫匹妇何。
译文:
汉皇尚未下达复仇的诏令,无奈之下只能对平民百姓施以报复。
解析:
- “汉皇”:指的是汉朝的皇帝,汉皇未下复雠诏意味着汉朝的皇帝没有下达复仇的命令。
- “复雠”:在古代汉语中,“复雠”通常指的是报仇。这里的“复雠”是指对仇敌进行报复的行为。
- “诏”:是皇帝的命令或指示,这里指的是皇帝下达的关于复仇的命令。
- “奈此匹夫匹妇何”:意思是面对这些平民百姓,皇帝无能为力,无法对他们进行有效的惩罚或报复。这里的“匹夫匹妇”指的是普通的平民百姓,他们没有能力对抗强大的权力。
- “百姓相雠”:表示普通百姓之间发生争执或仇恨的情况。这里的“雠”表示仇恨或敌对。
- “可议于今者”:表示有些复仇行为是可以讨论和理解的,因为有些情况下,复仇是符合道德或法律规范的。这里的“议于今”意味着现在可以讨论这个问题。
- “官吏所诛”:表示一些官吏因为公务而杀害无辜的人,这些人被认为应该受到惩罚。这里的“所诛”指的是官吏的行为。
- “示不自访”:表示皇帝没有亲自去查看或处理这些事情,而是通过命令的方式将责任推给官员们。这里的“示”表示显示或展示的意思。
- “怜孝子之心”:表示皇帝对那些因为父母被杀而感到悲伤的孩子的同情和怜悯。这里的“孝子之心”指的是孝顺孩子的内心情感。
- “示不自访”:表示皇帝没有亲自去查看或处理这些事情,而是通过命令的方式将责任推给官员们。这里的“示”表示显示或展示的意思。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古代皇帝对于复仇问题的看法和态度。皇帝下令复仇,但面对平民百姓,皇帝感到无力。他认为,有些复仇行为是可以理解的,比如官吏因公务而杀人。然而,他也意识到,有些复仇行为是不可接受的,比如普通百姓之间的争斗。皇帝的态度反映了古代社会对于复仇观念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在古代社会中,复仇是一种普遍存在的观念和文化现象。人们认为,对于那些背叛自己信任、伤害自己亲人的人来说,复仇是对正义的维护和对受害者的一种安慰。然而,这种复仇观念也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如无休止的报复、暴力和混乱等。在这首诗中,诗人试图探讨这种复仇观念在现实生活中的影响和后果,以及如何处理这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