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带百年梦,昔游今重嗟。
璧池春饮马,槐市暝藏鸦。
堂鼓晨昏寂,廊碑风雨斜。
石经虽不火,岁岁长苔花。
【注释】
辟雍:古代帝王的学宫,此处指古时的教育场所。
冠带:古代贵族或官吏所戴的头巾和腰带。
百年梦:一生的愿望。
昔游今重嗟:过去曾经游览过的场所现在又重新游玩。
璧池:古代天子诸侯的园林,用玉璧装饰的池塘。
春饮马:春天在池中喂马。
槐市:市场名,在今河南开封附近,因多槐树得名。
暝:天黑。
藏鸦:傍晚时隐藏起来。
堂鼓:大厅里的鼓。
廊碑:大厅前的石碑。
风雨斜:风吹雨打倾斜的样子。
石经:刻着经文的石碑。
不火:没有经过火焚的。
苔花:苔藓。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古代教育场所——辟雍的怀念。全诗以时间为线索,分为四个时期,从过去到现在,从春天到冬天,从白天到夜晚,展现了辟雍四季的变化,以及它作为教育场所的历史变迁。
首句“冠带百年梦”,表达了诗人对古代辟雍的向往和追求。他希望像古人那样,拥有一生的求学机会,能够在这里接受良好的教育。
第二句“昔游今重嗟”,诗人回忆了曾经游览过的辟雍,感叹时光荏苒,物是人非。这里既有对过去的留恋,也有对未来的期待。
第三、四句“璧池春饮马,槐市暝藏鸦”则具体描绘了辟雍的景象。春天的璧池边,人们喂马饮水;傍晚时分,槐树下,人们躲藏避雨。这些描写生动地展现了辟雍的自然风光和人们的生活气息。
“堂鼓晨昏寂,廊碑风雨斜”进一步描绘了辟雍的宁静与沧桑。早晨的鼓声和黄昏的鼓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氛围;而走廊上的石碑,经受着风吹雨打的侵蚀,显得有些倾斜。这里的“寂”和“斜”都表达了辟雍的孤独和落寞。
最后一句“石经虽不火,岁岁长苔花”则是诗人对辟雍的评价。虽然石经没有被火焚过,但它仍然被苔藓覆盖,成为了历史的见证。这既是对辟雍的赞美,也是对历史的尊重。
整首诗通过对辟雍四季变化的描述和对历史遗迹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古代教育场所的怀念以及对历史的敬畏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于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