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虬偃蹇八尺强,云屋深深吹玉香。
开遍枝南与枝北,顶顽不受春风德。
悄如枯禅坐瞿昙,霓旌羽葆来毵毵。
世情冷暖异荣朽,道眼看来两何有。
炎州岭上识袒衣,参横月落皆玄机。
老僧与客一笑顷,醉藉莓苔弄疏影。
醒来忽忆孤山前,系舟老树飞雪天。
翠羽无声江色冻,夜阑秉烛浑疑梦。
贪嗔到此一一除,独有爱花痴自如。

宝积寺僧舍古梅一树皆荣而顶独枯即席为赋

【注释】

宝积寺:梵语“补怛落迦”,意译为“大乘”。中国佛教寺院中最大的寺院。在今印度的比哈尔邦,建于公元7世纪。唐代有著名高僧玄奘、义净等人出家于此。宋代时已衰落。此诗作于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2年),作者为当时在杭州任知州的赵师秀。

铁虬偃蹇(yǎn jiān):比喻梅花枝干挺拔如铁铸,苍劲有力。偃蹇,屈曲不伸貌。

云屋深深:指梅花密如云屋。

开遍枝南与枝北:梅花盛开,遍布全树。

顶顽不受春风德:梅花顶枝不向阳,不受春风吹拂。

悄如枯禅坐瞿昙(qū tán):“瞿昙”是古印度人对释迦牟尼的尊称。这里借指梅花。

霓旌羽葆(lí jīng yǔ bǎo):古代帝王车驾所饰之旗。这里借指雪花,飘飘洒洒如同皇帝御用的霓旌羽葆。

世情冷暖异荣朽:世间人情冷热不一,正如花开凋谢不同季节。

道眼看来两何有:佛家以“道眼”来表示洞彻真理的慧眼。“世眼”和“道眼”相对,前者为世俗人眼,后者为佛家慧眼。

炎州岭上识袒衣:指在岭南炎热的地方,可以见到僧人穿着袒露的衣服。

参横月落皆玄机:指深夜时分,参星已经横斜,月亮也渐渐落下,此时都充满了深奥的玄机。参星即“参宿”,属西方七宿的一颗;月落则指月缺之时,此时天地间充满玄机。

老僧与客一笑顷:与客人一起笑了一会儿。

醉藉莓苔弄疏影:在莓苔上倚靠着,玩弄着梅花稀疏的影子。

醒来忽忆孤山前:忽然想起了孤山上的美景。

系舟老树飞雪天:把船拴在老树上,在飘飞的雪花中欣赏美景。

翠羽无声江色冻:江面上没有一点水波,只有一片翠绿的羽毛在静静漂浮,映衬着江水的寒冷。

夜阑秉烛浑疑梦:夜晚即将结束,手持烛火照亮四周,仿佛置身于梦中一般。

贪嗔到此一一除:在这里一切都变得清净了,所有的贪嗔痴念都被清除了。

独有爱花痴自如:唯独对梅花的喜爱之情依然不变。

赏析:

这首诗描写的是在南宋时期,赵师秀在宝积寺内所见的情景。他看到了满树的梅花都开放,唯有一枝却独自枯萎。于是,他写下了《即席为赋》这首咏梅诗。

首联“铁虬偃蹇八尺强,云屋深深吹玉香”,描绘的是梅花枝干的形态,以及它散发出的香气。“铁虬”形容梅花的枝干像铁一样坚硬,直立不倒;“偃蹇”则是指它弯曲的姿态,给人一种坚韧的感觉。“八尺强”则强调了梅花的高度。同时,“云屋”也是对梅花的一种形象化描述,它就像一座座高耸入云的屋子,充满了神秘感。最后一句“吹玉香”则是说梅花散发出来的香气如同玉石般纯净而高雅。整联诗通过对梅花的形象描写,展现了梅花独特的韵味和魅力。

颔联“开遍枝南与枝北,顶顽不受春风德”,继续描绘梅花盛开的景象。“开遍枝南与枝北”指的是梅花从四面八方绽放开来,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顶顽不受春风德”则是指在寒冷的冬天里,梅花仍然顽强地生长着,不被春风所影响。这句诗通过对梅花不畏寒冷、顽强生长的赞美,进一步突出了梅花的品质和气质。

颈联“悄如枯禅坐瞿昙,霓旌羽葆来毵毵”,通过对比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独特感受。“枯禅”是指枯槁的禅定状态,这里用来比喻梅花虽然枯萎,但却有着一种超然物外的气质;“瞿昙”是古印度人对于释迦牟尼的尊称,这里借代梅花的芬芳。“霓旌羽葆”是形容雪花的形状和色彩,如同皇帝的御用旗帜和羽毛装饰一般华丽。这两句诗通过对梅花和雪花的描绘,展示了诗人对梅花独特美学的追求和向往。

尾联“世情冷暖异荣朽,道眼看来两何有”,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世情冷暖异荣朽”指的是世间万物都会经历生老病死的过程,荣衰兴废各不相同;“道眼看来两何有”则是说佛家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其缘起性空的一面,因此无法用世俗的眼光来判断其价值。这两句诗通过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世事无常和人生苦短的感慨以及对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愿望。

这首诗通过对宝积寺内梅花景象的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人生态度。它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为后人提供了丰富的启示和借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