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风不动云四寂,万顷波涛生素壁。
三峡夜怒摇星河,九溟昼沸卷霹雳。
谁将江海一笔吞,华阳入砚玄波翻。
灵鳌东转坤轴动,惊浪出没蛟与鼋。
毫端分寸千万里,人心之险亦如此。
老僧阅世如阅画,面壁凝然悟玄理。
嗟余老作汗漫游,寒光飞动六月秋。
乃知瞿塘在平陆,安得竹叶吹成舟。
【注释】
毗陵:指毗陵太平院。壁间画:指寺院墙壁上的山水画。熟视之有飞动势:仔细观看,有飞动的气势。殆:差不多,几乎。因题:因此写诗题咏。万顷:一望无边的水面。波涛:波浪。素壁:洁白的墙壁。三峡:长江三峡。九溟:指大江。华阳:指华山、蓬莱等名山。入砚:指用笔蘸墨在砚上写字或画画。玄波:玄奥的水波。灵鳌:神话中的巨大海龟。坤轴:八卦中的代表地的卦。东转:指山石向东转动。坤:八卦之一,代表地。惊浪:形容波浪巨大而猛烈。出没:忽隐忽现。蛟与鼋:古代传说中生活在水里的龙和鳖。分寸:指笔尖的大小。毫端:笔尖。分寸千万里:形容画中有万里之远的景象。人心之险亦如此:人的心性也像这画一样险恶。阅世:看世事。面壁:面对墙壁坐着。凝然:神情专注的样子。悟玄理:理解玄妙的道理。寒光飞动六月秋:指在夏天看到冬天的风景。瞿塘:瞿塘峡,位于长江上游四川省奉节县境内,是三峡之一。安:哪里。竹叶吹成舟:比喻用竹叶做船桨,乘着船顺流而下。
【赏析】
这是一首题壁诗。诗人对寺院壁上所绘山水图作了一番细致的观察和深刻的思考,并由此生发出一系列富有哲理意味的议论。全诗语言简练,意蕴丰富,给人以启迪。
开头四句描绘了一幅清幽宁静的山水画。诗人首先以“山风不动”点明时令,然后描写了“云四寂”、“素壁”和“三峡夜怒”的景象,表现了一幅静谧、壮阔的自然风光画面。
“谁将江海一笔吞”,这一句看似突兀,实则含蓄有力,暗含深意。诗人通过这一疑问,表达了对画中景象的赞叹之情,同时也抒发了作者的感慨:“华阳入砚玄波翻”。这里的“玄波翻”指的是画家的笔法高超,能将水墨画得如神似鬼,使观者为之惊叹。同时,诗人也借此表达了自己的创作理念——要像华山一样高峻挺拔,像蓬莱那样神奇美妙。
诗人又从另一个角度对画中景象进行描绘,即“灵鳌东转坤轴动,惊浪出没蛟与鼋”。这里的“震”字运用得很巧妙。诗人以“灵鳌东转”来形象地描绘了山石的转动,而“坤轴动”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转动带来的影响。接着,“惊浪出没蛟与鼋”则描绘出了一幅波澜壮阔、生机勃勃的画面。这里既表现了大自然的力量,又体现了画家的高超技艺。
最后两句,诗人将观画的体验与自己的人生经历结合起来,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他指出,人的心灵就像这画一样复杂多变,充满了各种欲望和诱惑。因此,要想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安宁,就必须像画家那样具有高超的技艺和坚定的信念,这样才能抵御外界的干扰,保持内心的清明和纯洁。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寓意丰富,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好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