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酒相娱诚得策,洛社当年有牛白。
况公同榜三四君,从宦天涯久相隔。
一朝把酒对春风,馀花红白犹堪摘。
不鄙贱生年辈晚,招延亦预尊前客。
清欢尽日信忘形,醉舞狂歌不知拍。
【注释】
和君实同年会作:与君实(李公佐)同年,一同聚会作诗。
洛社当年有牛白:当年参加洛阳的文人雅集,有名叫牛白的人物。
况公同榜三四君:况且您和我一同考中进士,是第三、第四名之列。
从宦天涯久相隔:随宦在外,远离家乡,时间已很久了。
一朝把酒对春风:在春天,与友人相聚举杯畅饮。
馀花红白犹堪摘:剩余的花红白颜色还好看,可以采摘。
不鄙贱生年辈晚:并不认为我年纪小,地位卑微。
招延亦预尊前客:也参与尊贵者的宴会。
清欢尽日信忘形:整日欢饮尽兴,忘了自己是谁了。
醉舞狂歌不知拍:醉酒后狂放歌唱,不知道什么时候该停止。
【赏析】
此诗写于唐宪宗元和三年(808)春,时诗人与李公佐同年及第。诗中以酒会为媒介,抒发了作者与故人久别的思念之情以及彼此间的深厚友谊。
“诗酒相娱诚得策”起句点明聚会的原因,即以诗酒为媒。“诗酒相欢”,语本《世说新语•任诞》:“阮步兵啸,青竹使在下听之,云:‘子不如我’,遂为造大竹海,家富万金。”这里化用其意,表明这次相聚是以诗和酒为纽带的。“得策”,指得到乐趣。这一句是全诗的关键所在。
诗人回忆与李公佐的交情:“洛社当年有牛白。”据《旧唐书·文苑传》记载,唐代洛阳文人雅集,常有牛僧孺主持其事。《唐诗纪事》卷五十六载牛李交游甚广,而“洛社”一词,正是他们结下的深厚情谊的象征。“同榜三四君”,则说明两人都是同年及第进士。
下面几句,诗人转入正题:“况公同榜三四君,从宦天涯久相隔。”言外之意是,李公佐和自己同榜登科,现在却因官职不同而天各一方,难以见面。这既是对过去共同生活的回忆,又暗示了今日的聚散离合。“从宦天涯久相隔”一句中的“从宦”,“官宦”,即做官,“从宦”,是从政,“天涯”泛指遥远的地方,“久相隔”则是说相距的时间很长,彼此音问不通。
最后两句:“一朝把酒对春风,馀花红白犹堪摘。”诗人想象着春风吹拂,与故人相聚饮酒的情景,虽然已是残春,但花儿依然鲜艳美丽,可以尽情欣赏。“馀花红白犹堪摘”,既写出了花的美丽,也暗喻自己的年轻有为。这两句诗是全诗的高潮,也是全诗的主旨所在。
“不鄙贱生年辈晚”以下四句,是诗人对故人的劝勉与祝福。“不鄙贱生年辈晚”,意思是你不必轻视我的年岁比你先长,这是对对方的一种谦辞;“招延亦预尊前客”一句,是说我们也应一起参与尊长的宴席。“清欢尽日信忘形”,整日欢饮畅叙,以至忘记自己的姓名;“醉舞狂歌不知拍”,则更是醉态百出,纵情狂歌。诗人以酒会为媒介,尽情抒发对故人的怀念。
这首诗在艺术上颇有特点。首先,它通过描写一次偶然相聚的诗歌酒会,表达了与故人久别后的思念之情,表现了诗人与李公佐之间深厚的友情。其次,诗人善于运用生动贴切的比喻和描绘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如“洛社当年有牛白”一句就是以诗酒为纽带的巧妙比喻;“清欢尽日信忘形”一句则用酣饮尽兴来形容自己的心情;“醉舞狂歌不知拍”一句则形象地刻画了自己狂放不羁的形象。此外,全诗语言流畅自然,韵律和谐悦耳,读来朗朗上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