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运光华际,洪钧十六年。
文明宪前古,礼乐被敷天。
有美经邦业,无成载物权。
君臣时契会,俯仰逐流川。

【注释】

景运:指唐玄宗开元盛世。光华际:光辉照耀的岁月。洪钧:古代神话中指天帝,此处借喻皇帝。十六年:指唐玄宗在位期间的十六年。文明宪:指唐太宗制定的法令。前古:古人。礼乐被敷天:礼仪教化普及于天下。有美:功绩。经邦业:治理国家的事业。无成:未能成就大业。载权:执掌政权。时契会:时机相合。俯仰:俯首和仰头,比喻进退得失。逐流川:随波逐流。

【赏析】

此诗作于公元834年(唐文宗开成七年)诗人王起为宰相之时。当时唐文宗正大力提倡道教,而王起却反对,因而遭到打击。这首诗是王起对唐文宗的劝谏,表达了他的忧国之心。

全诗共五句,每两句成一组。第一组:“景运光华际,洪钧十六年。”景运光华,指唐朝的鼎盛时期;洪钧,指唐玄宗,这里借指皇帝;十六年,指唐玄宗在位期间的十六年。这一句的意思是说,正当大唐辉煌的年代,皇帝英明地统治了十六年。第二组:“文明宪前古,礼乐被敷天。”文明宪,指唐太宗制定的法令;前古,指古人;礼乐被敷天,意思是说,礼仪教化已经普及于天下。这一句的意思是说,我们祖先制定的法规已经流传千古,并且已经普及到了整个天下。第三组:“有美经邦业,无成载物权。”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我们有美好的功绩,但却没有能够成功完成大业;我们拥有权力,但却不能驾驭自如。第四组:“君臣时契会,俯仰逐流川。”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君臣之间能够相互契合,我们能够随波逐流,但却没有能够抓住机遇,实现自己的理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忧虑之情以及对唐文宗的劝谏之意,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