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社瞻贤躅,书筵继老成。
声容陪夙昔,论议想平生。
节与盘山峻,名随沇水清。
草堂空旧隐,松月为谁明。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理解诗歌思想内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基本能力。此题考核诗歌的思想情感,一般要求回答诗歌的情感,分析诗歌的情感注意以诗歌的抒情方式、注释、标题和诗中的表情达意的重点词句作突破口,答题时先答出情感,然后结合诗歌的内容解说。此题要求学生注意“瞻”“继”“想”等关键词语,并结合诗句加以理解。
“洛社瞻贤躅”,洛社是东汉初年洛阳地区的学者集会,后成为历代文人士大夫集会讲学之地;瞻,仰望的意思。诗人在洛阳瞻仰贤人的足迹,感慨他们留下的不朽的业绩和影响。
“书筵继老成”,书筵,指读书处。老成,形容人阅历深,经验多。诗人在书筵上继承着前辈的风范。
“声容陪夙昔, 论议想平生”,声容,指声音容貌,这里指自己的言行举止。夙昔,过去的日子。生平,一生,一生的经历。诗人回想起与先贤们朝夕相处的情景,想到自己与先贤们的交往,不禁感叹不已。
“节与盘山峻,名随沇水清”,节,气节。盘山,位于北京西郊,有五座山峰,其中主峰挂月峰海拔864.8米。节操高尚的人,就像盘山那样高峻;名声清高的人,就像沇水一样清澈。诗人通过对比表达了对先贤的景仰。
“草堂空旧隐,松月为谁明”,草堂,指唐代著名诗人杜甫在成都所建草堂。诗人在草堂怀念杜甫,想象杜甫当年的生活情景。诗人想象杜甫在草堂生活的情景:松树和明月陪伴着他,为谁呢?这表现了诗人对杜甫的思念之情。
【答案】
洛社瞻贤躅
瞻望先贤的足迹
书筵继老成
继承先贤的风范
声容陪夙昔
回忆与先贤们朝夕相处的情景
论议想平生
思考与先贤们交往的往事
节与盘山峻
先贤像盘山那样高峻
名随沇水清
先贤像沇水那样清白
草堂空旧隐
诗人怀念杜甫,想象杜甫当年的生活情景
松月为谁明
松树和明月陪伴杜甫,不知为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