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排星斗七,石涌佛身三。
【注释】
排:排列,耸出。星斗:指山岩的峰顶像北斗七星一样排列。涌:指山石好像从地下冲出来一样。佛身三:形容山峰像佛的身躯一样高大,“佛”在这里是形容词,形容山峰之高。
【赏析】
这是一首咏景诗。诗人把岩石和山石比作星斗、佛像,形象生动,富有想象力。
岩排星斗七,石涌佛身三。
【注释】
排:排列,耸出。星斗:指山岩的峰顶像北斗七星一样排列。涌:指山石好像从地下冲出来一样。佛身三:形容山峰像佛的身躯一样高大,“佛”在这里是形容词,形容山峰之高。
【赏析】
这是一首咏景诗。诗人把岩石和山石比作星斗、佛像,形象生动,富有想象力。
绝顶寄僧龛出自《诗一首》,绝顶寄僧龛的作者是:俞括。 绝顶寄僧龛是宋代诗人俞括的作品,风格是:诗。 绝顶寄僧龛的释义是:在山顶寄居僧人龛中。 绝顶寄僧龛是宋代诗人俞括的作品,风格是:诗。 绝顶寄僧龛的拼音读音是:jué dǐng jì sēng kān。 绝顶寄僧龛是《诗一首》的第4句。 绝顶寄僧龛的上半句是: 半空擎梵宇。 绝顶寄僧龛的全句是:半空擎梵宇,绝顶寄僧龛。 半空擎梵宇,绝顶寄僧龛
半空擎梵宇出自《诗一首》,半空擎梵宇的作者是:俞括。 半空擎梵宇是宋代诗人俞括的作品,风格是:诗。 半空擎梵宇的释义是:半空擎梵宇:指高悬在半空中的佛教建筑,象征着庄严神圣。 半空擎梵宇是宋代诗人俞括的作品,风格是:诗。 半空擎梵宇的拼音读音是:bàn kōng qíng fàn yǔ。 半空擎梵宇是《诗一首》的第3句。 半空擎梵宇的上半句是:参差列郡南。 半空擎梵宇的下半句是:绝顶寄僧龛。
参差列郡南出自《诗一首》,参差列郡南的作者是:俞括。 参差列郡南是宋代诗人俞括的作品,风格是:诗。 参差列郡南的释义是:参差列郡南:指众多错落有致的郡县排列在南方。 参差列郡南是宋代诗人俞括的作品,风格是:诗。 参差列郡南的拼音读音是:cān chà liè jùn nán。 参差列郡南是《诗一首》的第2句。 参差列郡南的上半句是:二十四峰尖。 参差列郡南的下半句是: 半空擎梵宇。
二十四峰尖出自《诗一首》,二十四峰尖的作者是:俞括。 二十四峰尖是宋代诗人俞括的作品,风格是:诗。 二十四峰尖的释义是:二十四峰尖:指众多山峰的尖端,形容山峰众多且高耸。 二十四峰尖是宋代诗人俞括的作品,风格是:诗。 二十四峰尖的拼音读音是:èr shí sì fēng jiān。 二十四峰尖是《诗一首》的第1句。 二十四峰尖的下半句是:参差列郡南。 二十四峰尖的全句是:二十四峰尖,参差列郡南。
【注释】二十四座山峰的峰尖,参差排列在郡城的南面。半空中高擎着梵宇,绝顶处寄存着僧龛。 【赏析】本诗描写的是杭州西湖一带的自然风光,是一首写景诗。首句写山的多而尖,“二十四峰尖”即指此;次句以“参差”两字,点出群峰的形态各异,有的高峻,有的低矮;三、四句则从仰视和俯瞰两个方面来描写,“半空擎梵宇”,形容山峰之高,“绝顶寄僧龛”,形容佛寺之小。全诗语言简练,意境优美
注释 东闽:指福州,位于福建。 西洛:指洛阳,位于河南。 陈紫:指陈家种的紫色花牡丹。 姚黄:指姚家种的黄色牡丹。 赏析 首句用东、西两地的花比美,将两处的名花进行比较,以显示其美丽程度之高。 第二句进一步说明洛阳牡丹与福州牡丹一样美丽。洛阳牡丹是唐朝皇室的御花园所种植,所以被称为“国色”;而福州牡丹则是当地百姓所种植,所以被称为“民花”。两者都是名贵的花,所以可以互相竞争。
注释: 脚跟须管虚中实,眼界当于窄处宽。 译文: 脚踏在虚无的地方,眼光要看得更宽广。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一种豁达的人生态度和境界。诗的前两句是说,人应该脚踏实地,但同时要在心态上保持开阔、包容的心态。这里的“虚中实”和“窄处宽”都是比喻,前者表示虽然身处虚境,却能洞察真实;后者则指虽处在狭窄的境地,但心胸却要宽广。整首诗传达了一个道理:人生在世,既要踏实努力,又要有广阔的胸怀和视野
【注释】 老大:指年老。无用:没有用。白头:白发,借指衰老。百年:指人的一生,这里指生命。沙鸥:水鸟。性淡偏宜静:性情恬淡适宜于安静的环境。居贫动是愁:居处贫穷就常常感到忧愁。人情难似旧:人的情感难以与从前相比。门外水长流:门前河水永流不息。 【赏析】 这是一首抒写诗人晚年感慨的诗作。开头四句写“老大”无“用”,而“吟诗了白头”,说明诗人已进入人生暮年。五、六两句以“如电影”、“付沙鸥”作比喻
【注释】 ①归:指归乡。 ②宦情秋意薄:宦情,官场之情;秋意,秋天的气息。 ③卷箔迎新雁:用竹帘挡住飞来的大雁。箔,用竹片编成的帘子。 ④暄篱厌旧蛩:喧聒地叫唤的蟋蟀(蛩),让人感到讨厌。暄,热闹。 ⑤何时旋故里:何时能回到故乡?旋,返回,返回家乡。 ⑥载酒插芙蓉:在船上载满美酒,插上荷花。载酒,载着美酒;芙蓉,荷花。 【赏析】 此诗作于元代诗人张宪谪官归家途中。张宪因直言敢谏而遭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