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别丹霞洞,何年到此邦。
犬随烧药鼎,鹤伴改诗窗。
谈柄风生席,清标月在江。
西山闻欲隐,来访鹿门庞。
【注释】:一别丹霞洞,何年到此邦。犬随烧药鼎,鹤伴改诗窗。
谈柄风生席,清标月在江。西山闻欲隐,来访鹿门庞。
【赏析】:周抱一与李商隐有旧,曾为李商隐的《赠玉山处士》作答。此篇当是诗人应周抱一之请而题赠之作。
“一别丹霞洞,何年到此邦。”首句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地点出送别的地点——丹霞洞。诗人与周抱一分别,已久。“何时”二字,既表达了对朋友的殷切盼望,又透露出自己仕途坎坷、报国无门的抑郁情怀。“犬随烧药鼎”,“鹤伴改诗窗”,两句以狗和鹤自喻,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主人翁的生活情趣。“犬随”“鹤伴”说明主人翁生活清贫,但并不妨碍他读书吟诗,追求精神境界的高雅;“烧药鼎”和“改诗窗”更说明主人翁生活俭朴,不图奢华享受,而把读书吟诗作为精神生活的主要内容。
“谈柄风生席,清标月在江。”这两句写主人翁高洁的品德、超然物外的襟怀。“谈柄风生席”比喻主人翁为人耿介正直,不畏权贵;“清标月在江”则比喻主人翁为人清高,志向远大。
“西山闻欲隐,来访鹿门庞。”最后两句写主人翁的隐逸之志及诗人对此的感怀。诗人听说周抱一要隐居山林,于是专程前来拜访。
全诗四句皆用典,且每句中都有典故。然而这些典故都融会于诗境之中,毫无堆砌之感,而是自然浑成,妙手天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