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竹如草书,患俗不患清。
画梅如相马,以骨不以形。
墨君曩有文夫子,蝉腹蛇跗具生意。
当时一派属苏公,雨叶风枝略相似。
花光道人执天机,信手扫出孤山姿。
陈玄幻却西子面,此妙俗士那能知。
近时赏爱杨补之,补之妩媚不足奇。
李生于梅却有得,高处自与前人敌。
倒晕疏花出古心,暝云暗谷藏春色。
我一见之三叹息,意足不暇形模索。
君若欲求之点画,胡不去看江头千树白。
李仲永墨梅
写竹如草书,患俗不患清。
画梅如相马,以骨不以形。
墨君曩有文夫子,蝉腹蛇跗具生意。
当时一派属苏公,雨叶风枝略相似。
花光道人执天机,信手扫出孤山姿。
陈玄幻却西子面,此妙俗士那能知。
近时赏爱杨补之,补之妩媚不足奇。
李生于梅却有得,高处自与前人敌。
倒晕疏花出古心,暝云暗谷藏春色。
我一见之三叹息,意足不暇形模索。
君若欲求之点画,胡不去看江头千树白。
注释:
- 写竹如草书:比喻作竹的笔法如同草书,没有繁复的细节,但充满力量感。
- 患俗不患清:担心过于追求清新而忽视本质,反而失去了艺术的真谛。
- 以骨不以形:强调艺术作品应注重内在的精神和气质,而不是外在形态的模仿。
- 墨君:指作者自己。墨君过去有文夫子,指的是他过去的作品或者才华。
- 蝉腹蛇跗:形容竹子的节和分枝像蝉的腹部和蛇的四肢一样细长有力。
- 苏公:指苏轼,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当时一派认为他的画风格接近或继承了苏轼的风格。
- 雨叶风枝:形容梅花枝叶上挂着晶莹的雨珠,随风飘动,仿佛在雨中舞动。
- 花光道人:指擅长绘画的人,花光道人手持画笔,随意挥洒,展现出梅花的美丽姿态。
- 信手扫出:形容画画时随心所欲,不拘泥于细节,而是捕捉到梅花的本质。
- 陈玄幻却西子面:形容画作中的西施面容美丽动人,但却被描绘成了一幅画。
- 意足不暇形模索:形容作品中的精神内涵已经足够丰富,不需要再刻意追求外在形式。
- 君若欲求之点画:如果你想要学习这些点画技巧,可以去江边观赏那些千树盛开的梅花。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赞美梅花的五绝,通过描绘梅花的各种特性,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独特韵味的赞美之情。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比喻、象征等手法,使诗歌富有诗意和深度。
诗人用“写竹如草书”来形容作竹的笔法,突出其简练有力的特点。接着,他又用“画梅如相马”比喻作梅花的技法,强调其重视内在精神和气质的重要性。
诗人用“墨君曩有文夫子”来称赞过去的文人墨客们的才华横溢。同时,他也借此表达了对过去作品的怀念之情。
诗人用“当时一派属苏公”来形容当时的画风,指出当时的画风与苏东坡相似。这里既有对苏东坡的赞赏,也有对当时画风的批评。
诗人用“雨叶风枝略相似”来赞美梅花枝叶上的雨滴和风的轻拂,使画面更加生动有趣。
诗人用“花光道人执天机”来赞美那位擅长绘画的人,他用手中的画笔捕捉到了梅花的灵魂,展现了梅花的独特韵味。
诗人用“陈玄幻却西子面”来形容画作中的西施面容美丽动人,但却被描绘成了一幅画。这既体现了诗人对西子的赞美之情,也暗示了他对这种过分追求形象美的态度的不满。
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充满了浓厚的艺术气息。诗人通过对梅花的各种特性的描绘,表达了对梅花独特韵味的赞美之情,同时也揭示了艺术创作中的内在精神与外在形式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