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帷谏阁竟云何,且著莲花峰下么。
书院凄凉安处问,庐山突兀为谁高。
依依松柏经年好,泛泛莺花逐日过。
万世清芬悬日月,元来得失一毫毛。

注释:

谒江州易彦章——拜访江州的易彦章

经帷谏阁竟云何,且著莲花峰下么。——在谏议大夫的官邸中究竟如何?暂且在莲花峰下的山脚下安家吧。

书院凄凉安处问,庐山突兀为谁高。——请问书院荒凉的地方在哪里?庐山突兀地矗立着,是为了谁来仰望它呢?

依依松柏经年好,泛泛莺花逐日过。——依依的松树和柏树年复一年地生长着,而飞鸟和鲜花却像流水般一天天过去。

万世清芬悬日月,元来得失一毫毛。——万代流传的清香悬挂在天空和太阳月亮之间,原来得失之间的差别不过是微乎其微。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江西任职时所作。诗人对易彦章的遭遇深感同情,同时也感叹世事无常。全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文景观,表现了诗人的情感和哲理思考。

第一句“经帷谏阁竟云何,且著莲花峰下么”,诗人提出了一个问题:“在谏议大夫的官邸中究竟如何?”这个问题似乎在质疑易彦章的处境和命运。接着诗人以“且著莲花峰下么”作答,表示自己暂时在莲花峰下的山脚下安家。这里的“么”字有“这里”、“此处”的意思。

第二句“书院凄凉安处问,庐山突兀为谁高”,则是诗人在寻找一个安静的地方。书院虽然凄凉,但依然有人居住;庐山虽然突兀,但也值得人们仰视。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易彦章的同情和关心,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第三句“依依松柏经年好,泛泛莺花逐日过”,进一步描绘了自然景物的美好。这里的“依依松柏”和“泛泛莺花”都是形容自然景物的优美。诗人用“经年”和“逐日”来强调时间的流逝,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无奈之情。

第四句“万世清芬悬日月,元来得失一毫毛”,则是诗人对于世事无常的感慨。这句诗的意思是:“万世流传的清香悬挂在天空和太阳月亮之间,原来得失之间的差别不过是微乎其微。”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对于世事变迁的深刻思考和理解。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哲理的思考,展现了诗人的情感世界和人生观。同时,诗人也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易彦章的关心和同情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