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家木铎德音远,西竺金人像教来。
礼乐不兴王道绝,吾民何日遂康哉。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基本能力。赏析时要指出诗句运用了何种手法(表现手法),抒发了怎样的感情。还要分析诗句中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东家木铎德音远”,意思是说,我听东家那木制的铃铛,传遍远方,宣扬着德行的教化;“西竺金人像教来”,意思是说,我从西边寺庙传来佛像,也传达了佛教教义;“礼乐不兴王道绝”,意思是说,现在礼乐制度已经废弃,王道也走到了尽头,百姓的日子怎么过得下去呢?
【答案】
译文:我听东家那木制的铃铛,传遍远方,宣扬着德行的教化;我也从西边寺庙传来佛像,也传达了佛法。但是现在
礼乐制度已经废弃,王道也走到了尽头,百姓的日子怎么过啊!
赏析:此诗首句“东家木铎德音远”是虚写,诗人以想象之辞,写自己听到远处传来的木铎声,从而引发出后二句对当时政治现实的不满和忧虑。“礼乐不兴”,实指唐玄宗天宝年间以来朝廷政治上的严重危机。安禄山叛乱以后,唐朝的统治者沉溺于享乐之中,不思收复失地、重整朝纲,反而大兴土木,穷极奢靡;同时,在宗教方面也大行迷信之风,把佛、道两教都当作治国平天下的工具。这种风气愈演愈烈,到了肃宗时已达到了极点。而唐玄宗后期开始的所谓“开元盛世”早已成为历史。因此诗人发出了“王道绝”的慨叹,流露出对国家前途的忧虑。最后两句,诗人以问句作结,表明了自己忧国忧民的情怀,同时也表达了希望恢复“康哉”(安宁)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