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岸溪纹蹙,风亭柳带萦。
借留无上策,送别有兼程。
望杳云间旆,班馀野外荆。
路从簪玉去,增我故山情。
【注释】
八桂:指广西一带。八,泛指多数;桂,指桂林。
蹙(cù):皱起。
萦(yíng):缠结。
借留无上策:没有比挽留他更好的办法了。
兼程:加倍赶路,即加快速度赶路。
望杳云间旆(guì):望着高远的云端里飘扬的旗帜。
班:通“颁”,颁布、颁行,此处有颁发之意。
簪(zān):古时用玉等材料做的一种头饰,这里指玉冠。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送黄权出使归途中所作。诗中既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也表达了自己希望友人留下的愿望,并流露出一种惆怅失落之感。
开头两句写景:“雨岸溪纹蹙,风亭柳带萦。”这是一幅水色山光交相辉映的美丽图卷。“雨岸”点明是在雨中,“溪纹蹙”则暗示雨势不小。“风亭柳带萦”则是写风吹动亭边的杨柳,仿佛柳枝被系住一般。一个“萦”字形象地写出了风的轻拂与柳的飘逸。“雨岸”、“风亭”和“柳带”都是诗人眼中的景象,通过这些景象,诗人表达了对友人即将离去的惋惜和不舍之情。
诗人写到“借留无上策,送别有兼程”:“借留”是指希望朋友留下不离开,但“无上策”表明这是没有可能的。“送别”则说明诗人不得不与朋友分别。“有兼程”表示为了赶上行程必须加倍赶路。这里的“兼程”既指加倍赶路,也隐含着诗人内心对朋友的不舍之情。
诗人描绘出一幅送别的场景:“望杳云间旆,班馀野外荆”。这两句是写诗人望着远方的云雾中飘动的旌旗,以及田野中的荆棘。这里的“望”和“班”都暗示了送别的情景。诗人通过观察自然界的景象来衬托自己的心情。
最后两句,诗人表达了自己的情感:“路从簪玉去,增我故山情。”这里的“簪玉”指的是古代妇女用来装饰发髻的玉簪,诗人将玉簪比喻为道路,意味着他将踏上归程。而“故山情”则是对自己故乡的思念之情。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眷恋以及对友人离去的感伤。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展现了诗人送别友人时的复杂心情,既有对友人的不舍和牵挂,也有对离别的痛苦和无奈。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诗人善于运用自然景物表达情感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