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楼香殿隘空山,都谢茨亭竹石间。
静有客棋真掩映,悄无僧话更清闲。

【注释】

1.石洞:在山中。

2.三生:指佛教的三生三世。

3.穷深极峻:形容山势陡峭,幽深。

4.遂登:于是登上。

5.封:封闭。下福严:即福严,是山名。

6.最爱:最喜欢。廓然:开阔的样子。亭:亭台。静憩:静坐休息。久之:很久之后。乘兴:乘兴致勃勃之意。后洞:山中洞穴。云庄榭:指云中亭台。徘徊:徘徊走动。方广阁:山中建筑名。山行:登山行走。崎岖:不平。不可:不能。虽:虽然。笋舆:竹制的车辆。傲兀:高傲。小劳:微劳。尚胜:尚比得上。骑从:随从。烦也:麻烦。既归:回到山里。前:前面。翌日:第二天。复会:再次聚会。坚伯兄:即张坚伯兄,作者的朋友。小阁:小房子。同安赵涧:一同游览山水的人。北山馀雪披云映日翠莹珑葱殆难模状(比喻北山余雪像披着云彩,反射出阳光,晶莹而光彩夺目):形容景色美丽壮观。因访季父庙:因访问叔父的庙。令:让。欢饮而罢集:高兴地饮酒而散。集:集合。记所见成十五绝(指作诗15首):记述所见到的景物。成十五绝:写15首诗。其七:第七首。

【赏析】

这首诗写游赏石头庵,过三生藏、穷深极峻、登上封却下福严,最喜欢的是廓然亭,久久地静坐休息,乘兴进入后洞,置酒于云庄榭,在曲折回廊徘徊,登上方广阁。山行崎岖不平,虽乘竹舆也不免有些劳顿,但仍然比骑马轻松,最后回到山里。第二天又和张坚伯兄一起游览北山,并写下15首诗来记述所看到的美景和感受。

全诗写景生动形象,语言优美流畅,充满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其中描写景物时多处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诗歌富有韵味。如“静有客棋真掩映”中的“静有”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环境的幽静之美;“悄无僧话更清闲”中的“悄无”则写出了环境的静谧之美。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启迪。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